1、软件测试目的: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缺陷和错误,对软件的质量进行质量评估,以提高软件质量。
2、白盒测试方法多用于哪个测试阶段:单元测试。
3、黑盒测试方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法。
4、测试活动的生命周期: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开发-测试执行-测试评估
5、软件测试阶段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6、对需求的分析【增删改查】
新增{1、新增成功:分析满足的所有的必要条件
2、新增失败:分析失败的场景}
删除{1、删除成功:分析满足的所有的必要条件
2、删除失败:分析失败的场景}
修改{1、修改成功:分析满足的所有的必要条件
2、修改失败:分析失败的场景}
查询{1、查询成功:分析满足的所有的必要条件
2、查询失败:分析失败的场景}
7、对于每一个需求功能点,用例设计的方法基本为:等价类,边界值,错误推测法
8、测试用例设计:功能+安全
功能{独立功能、继承特性、功能交互、国际化};
安全{A类:日志审计检查(时间发生的时间+用户ID+事件类型+被访问的资源);B类:(前后台检查+URL越权+资源越权+CSRF+上传下载+反射型XSS+存储型XSS)}
9、缺陷在哪个阶段被发现产生的影响和代价最小:代码检视。
10、缺陷成本=(人数 x 测试执行天数)/ 总缺陷数;缺陷成本值越大,版本越趋向稳定。
11、缺陷级别定义:(致命、严重、一般、提示)
@1、致命问题:造成系统死机、程序崩溃、死循环,主要功能无法实现,安全问题等
@2、严重问题:导致系统主要功能无法实现或者实现错误,具体为:系统中某一类基本必须的业务不稳定;一些非基本业务和功能不能实现;系统中某个孤立业务失败;系统整体或局部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但能自动恢复业务的。
@3、一般问题:不影响业务的缺陷或不避免的缺陷;小概率下特别业务失败;对系统运行和功能实现影响不大的所有问题。
@4、提示问题:属于产品优化,改善问题和建议,操作不方便,视图不友好,颜色搭配,窗口布局等。
@5、非问题:测试和开发达成一致的非问题单,才能由于测试关闭。
12、用例数与代码行的倍率:用例数=每千行25个;
13、缺陷数与代码行的倍率:缺陷数=每千行8个;
14、测试执行时间工作量评估:
大概一天执行用例30-50条左右(对于逻辑性的需要造数型的)
15、OSI网络七层模型:
(7)、应用层 {文件传输,虚拟终端}
(6)、表示层 {数据格式化,代码转换,数据加密}
(5)、会话层 {建立或解除与其它节点的联系}
(4)、传输层 {TCP、UDP 在传输层,提供端对端的接口}
(3)、网络层 {IP 在网络层,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2)、数据链路层 {传输有地址的帧}
(1)、物理层 {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
16、TCP/UDP协议 四层或五层模型
四层:
(4)、应用层
(3)、传输层
(2)、网络层
(1)、网络接口层
五层:
(5)、应用层
(4)、传输层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TCP协议:必须是连接的,安全可靠的,可传输大文件
UDP协议: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只能传输小文件
1、迭代测试(分几个story一起转测试);soty测试(分一个个story转测试)
2、集成测试;某些功能若未能转测试会影响业务的正常流程测试,则就不能算作是集
成测试;若在方案里定义这段为集成测试,那么要注明这段集成测试存在风险,注明
风险点
3、测试策略;策略一般为2+1;2轮集成测试1轮回归;若改成1+1,需要说明项目进
度紧张后果就是测试不充分
4、资料测试;一般在进行集成测试阶段进行资料测试
5、F12页面disable删除,强制将按钮变为可点击,查看点击后的反应效果(正常应为
点击仍无效)
1、研发模型分为:瀑布模型,V模型,W模型,螺旋模型,快速模型 (敏捷不算研发模型,它是一种思想)
(1)、瀑布模型:
计划
|
需求分析
|
设计
|
编码
|
测试
|
运行+维护
瀑布模型特点: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文档,各阶段具有明确里程碑特征,线性化模型
结构。
(2)、V模型:
用户需求 验收测试
| |
需求分析 系统测试
| |
概要设计 集成测试
|
详细设计 单元测试
| |
编码
V模型特点:线性执行,测试的工作在编码完成之后才开始进行。
(3)、W模型:
用户需求->验收测试设计 (交付) 验收测试
| |
需求分析->系统测试设计 (实施) 系统测试
| |
概要设计->集成测试设计 (集成) 集成测试
|
详细设计->单元测试设计 单元测试
| |->(单元测试)
编码->(集成)
W模型特点:左边的V是开发流程,右边的V是测试流程,测试开发工作能同步进行。
2、软件生命周期:
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升级->废弃
3、软件测试流程:
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报告
4、软件测试分为:
(1)、按照研发阶段划分软件测试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确认测试、验
收测试。
(2)、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软件测试为:开发方测试、用户测试、第三方测试。
(3)、按照测试技术划分软件测试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灰盒测试
5、系统测试范围:
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性测试、稳定性测试、容量测试、可用性测
试、GUI测试、安装测试、配置测试、异常测试、备份测试、健壮性测试、文档测
试、在线帮助测试、网络测试
6、验收测试分类:
α测试:由公司内部人员模拟各类用户对产品进行测试
β测试:由客户人员对产品进行测试
7、其它分类:冒烟测试(预测试)
8、软件外部和内部质量(6大特性)
(1)、功能性:(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安全保密性)
(2)、可靠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
(3)、易用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易吸引性)
(3)、效率性:(时间特性,资源利用性)
(4)、维护性:(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
(5)、可移植性:(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
9、测试需求分析的特征:
(1)、制定的测试需求项必须是可核实的
(2)、测试需求应指明满足需求的正常的前置条件,同时也要指明不满足需求时的出错
条件
(3)、测试需求不涉及具体的测试数据(测试数据是测试设计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10、CMMI等级
第一级:初始级
第二级:受管理级
第三集:已定义级
第四级:定量管理级
第五级:持续优化级
11、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规格说明书的测试,是一种从用户观点
触发的测试
12、黑盒测试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
(2)、边界值分析
(3)、错误推测法
(4)、因果图法
(5)、场景法
(6)、判定表驱动分析
(7)、正交试验分析
13、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理论上的):
(1)、所有的测试用例执行通过
(2)、所有的bug解决关闭
(3)、软件的缺陷密度达到要求
(4)、交付件齐全
(5)、验收测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