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凸显语文课程的性质
2夯实语文学习的根基
2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探究语言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展,神话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步推进,有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枢纽地位)。
二、总体目标与设置原则
1了解汉字特点,激发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汉字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也是因形义完美统一的表意文字,汉字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也是汉文化的核心构成,鲁迅先生在汉文字史纲要中指出,汉字有三美,一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2关注字感培养,提升儿童自主识字准确运用的能力。
字感:当我们的眼睛阅读汉字时,看到的不是简单抽象的符号,而是由目及身心,多感官协调呼应,产生直观生动的画面感、组合有序的积木感,亲切熟悉的音韵感和心领神会的意蕴感。
重视积累,善于梳理、灵活运用
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最终目标应当是:积累一定数量的汉字,达到音,形,意的全面把握。在符合汉宇表意性,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强化产生掌握汉字的科学方法,以达到不教而终身识字。在对汉字有正确任识的前提下,强化民族文化意识,增进爱国主义情操。
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
教师关注汉字科学和儿童心理。
3.培养良好语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儿童的语言品质
语感:表现为不需要刻意组织就可以表达思想,不需要刻意分析就能够分辨和判断言语真实的敏锐性。
语感看是一种直觉语感,随着经言语经验的丰富而增长,随着积累的深度和数量的增多而提升。在语言现象中感受规律,发现简单语理。
三、设计原则:
1科学性
强调教学设计的学理依据,强调汉字自身的特点与运用规律,而不是知识条目的死记硬背。
2真实性
强调言语实践情境的真实性,教师通过设置真实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情境设置
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
3实践性
学习任务群,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基础能力,追求知识技能,思想情感,文化等多方面。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第一学段应注重幼小衔接,设计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在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排识字与写字的量、多认少写,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应让儿童真正亲近汉字,触摸汉字背后的文化和内涵,培养儿童对汉字母语正确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培养儿童识字的能力。
诵读经典语文材料,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大量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第二学段在低年级的分类整理汉字的基础上,进一步链接生活,引导儿童尝试探究、发现、思考汉字的构字规律和使用情况,注重独立识字、写字能力的初步养成。
大量积累汉字,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进一步提升积累语言材料的能力,在运用中初步感受简单语理,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感受蕴含的思想。
第三学段要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主动运用多种方式独立识字,发现构字组词的特点同时,接受汉字智慧和文化的浸濡,形成良好的字感。
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和发现语理,形成良好语感。初步学习学习跨媒介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开展专题探究活动等,链接生活,学以致用。
四、实施建议与教学实操
1.联系儿童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识字教学要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学习心理和汉字构字特点,科学、灵动地进行。
在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应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创设相关的游戏活动情境,让儿童进入情境,成为游戏活动的参与者,在活动中遇见汉字,让识字自然而然地发生。同时,也可创设源于儿童生活的主题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并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激发识字兴趣,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2.融通汉字思维,引导积累与梳理,传承中华文化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应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
关注汉字思维与儿童思维的链接,培养儿童的字感,让儿童形成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儿童通过学习汉字,不仅能正确书写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要接受汉字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引导儿童通过积累与梳理,探究汉字的构字规律,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成为汉字的发现者、守护者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1)发展独立识字的能力。
关注识字的顺序,积累常用字和基本字。尝试发现汉字的规律,初步培养良好的字感
(2)培养自主积累的习惯
分类整理汉字,诵读记录语言材料,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
学好基本笔画部件和300个基本字
汉字是具有系统性的,字跟字之间是具备有序关系的,学好独体字是学好和体制的基础。
独体字+合体字(阅读中常用到的)
追根溯源,扎实学好部首
部首是汉字构形的基本部件,由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创,他将汉字分为若干部类,把笔形最简单表一最典型的一个字作为领头的字,这个领头字习惯上就称为部首。
归于同一部首的字大多和部首的原意有关
偏旁>部首,所有的偏旁都是部首
左耳刀旁 阜 山和上的阶梯
右耳 邑,城镇和居住地
发现形声字的秘密,有些形声字声旁有共同的语言艺术,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声旁来类推和猜测有关形声字的意思。
宋朝人称之为“右文说”,即依据形声字同一声符意义相通与声符往往居文字右边的现象,去归类解释词义的方法。
丁——顶 盯 叮
搂 和 抱
案例
“双线”识字,让儿童成为小小汉字发现者。
1.探究识字的逻辑线,将汉字的构字思维和儿童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引导儿童发现汉字构形、构意的规律和联想线索,科学、有趣地分析汉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探寻识字的情感线,引导儿童发现汉字形义之中的文化内涵,发现与自己生活的联系,识记字形,了解字义,感悟汉字的雅趣与真情。
收获:
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施行,新的课标比2011年版本多了十多页,对我们这些考生来说,难度大了不少。最近跟着小伙伴们一起背诵新课标,更是深刻地感受到了新课标的高大上。今天下午我学习了史春妍老师《语言积累与梳理解读与实施建议》,了解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语言积累与梳理。史老师以她的语文课《识字4中国美食》、《创建线上汉字博物馆》为课例,介绍了她是如何运用学习任务群来构建语文课堂。史老师的课例让我感受到原来语文课也可以这么新鲜有趣,课程标准其实也没有那么枯燥,理论可以结合实践,让语文课程更接地气,更受孩子们的喜爱!“路漫漫其远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假期一定要多听名家的解读,多学习,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