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乔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做《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 赛德西尔穆来纳森,哈佛大学博士,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尔德沙菲尔等人,联合创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利用行为科学帮助人们来解决社会问题。
《稀缺》揭示了一种现实真相,穷人会越来越忙,不是因为没有资源,而是因为稀缺心态。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最迫切的,就是贫富分化问题。
世界上20%的人占据着80%的资源,根据马太效应这种分化将越来越严重,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很多人认为富人有多余的钱来投资,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所处的平台是也不一样,可以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也不一样,所以他们会越来越富!而穷人在一开始就没有这些资源,因此只能长期的陷入在贫困的恶性循环当中,这些外部环境条件资源是造成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
而《稀缺》这本书的作者在经过长期的研究之后,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
作者认为,那些长期陷入贫穷的人,即便是给他们一笔钱,他们的运用方式也会导致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破产,从而长期的陷入贫穷。
穷人之所以穷,除了缺钱、缺资源、缺知识,缺技能以外,还因为这种长期的贫穷会让人进入一种稀缺心态。
这种稀缺心态才是导致穷人更穷的根本原因。
书中的第一个观点:稀缺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管窥效应。
那么什么是管窥呢?
如果你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那你就只能看见管子里面的东西,外面有什么你都看不见,造成了目光的短浅和狭窄。
我们可以用一个思想实验来解释这个道理,如果你问一个人什么东西是白色的,它可能会说出很多种,如果你问他除了牛奶还有哪些东西是白色的,他很可能就说不出来多少了,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常识,对一个事物的过度关注会一直竞争的意识。
穷人往往更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最紧急的事情上,而忽视了那些从长远来看更有价值的事,一些能够把人从贫穷中拉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他们的心每天总是被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填满,这里怎么省钱呢?哪里有特价呢?明天要交任务了,工作做不完怎么办?永远没有心情和精力去考虑其他更加长远的事儿。比如说教育投资,学习新的技能等等。
作者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的第一次实验,让他们什么都不想去做测试题,第二次的测试题呢提前是对他们进行诱导,让他们想一想自己的经济状态,让他们关注自己缺乏的东西,那这两组测试结果就显示第一组的分数要高很多,基本上是第二组的两倍。
穷人为什么感觉生活特累?就是在当前琐事上权衡的思维过程太多了,所以如果只关注眼前狭窄范围内的紧急事件,会让我们一直深陷到一个紧急的稀缺状态当中。
第二个核心的点,那就是:稀缺让人透支未来,没有余闲。稀缺心态还会导致——>借用。
也就是一个人为了应对当下的紧张局面,习惯性地透支自己的未来。
用过信用卡的人应该都有所体会,信用卡就是一个无底洞,自从你透支过一次之后,你手上就基本不会再有现金了,每个月刚拿到钱就得还账,再加上高额的利息,会让你在经济上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窘迫的状态,那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越是穷人就越喜欢借贷。
实际上很多系统都要有一定的余闲才能够正常运转,它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让系统高效运转的保证,适当的流出一些余闲,也能让我们在琐碎的生活当中更加游刃有余,有条不紊。例如,三甲医院不管业务多忙,手术室再不够用,都会在安排手术时,闲置出一间或多间手术室,以备处理紧急状况,正因为这样,医院才能时时刻刻保证医疗业务畅通。
就像罗梭所说的,一个人的富有程度和它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接下来,作者就在书中为读者提供了如何避免进入稀缺状态的两个建议。
第一个:节约带宽。
人的大脑最多只能同时处理七件事,过度关注不重要的事情就会忽视重要的事情,所以要分清主次,减少日常生活当中需要做决定的琐事,那就像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每天都穿一样的衣服来减少做决策的麻烦,不要总是想着自己缺少什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可以长期积累的事情当中!
第二个:留有余闲。
无论赚钱多少都要留一小部分用来投资,尽量不要的透支和借贷,再紧张也不要透支未来的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因为未来还有未来的事情要做,也不要把自己的工作排的太满,要让自己保持高效。按时休息是必须要做的,是定期让自己放空一会儿,无所事事一会儿这并不是浪费时间,牺牲休息的时间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
总之,这个世界并不缺少资源,可怕的只是你有稀缺心态和穷人思维!
有时候心态的一点点改变,生活节奏的一点点调整,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效应,让自己的生活从恶性循环导向良性循环!
今天晚乔就把书中我觉得非常实用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一部分的内容介绍给了大家,而且我觉得今天的内容会对大家的生活和工作非常的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