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是连接手臂与身体的重要环节,发劲时候必要做到“松而不懈”能够劲力顺达。要使肩”到松”但又不失“弹力”,我们就得开发肩关节,不断撑开肩缝,崩起肩部大筋,使其重复拉伸而具备弹力。练习中,尽量不借助肌肉的力量,通过两臂的“磨”形成阻力,似乎两臂在肘关节处被捆住,借助这阻力,使两肩能拉开缝隙。两肩要“松”,松则能开,如果手臂用肌肉力,则两肩会受肌肉力影响而紧张,使得肩关节被包裹紧而无法打开,因此“磨”的目的是不动用“肌肉力”的情况下使肩“脱开”,用这样的方式撑开肩缝,拉紧肩部“大筋”,达到筋骨崩弹带动两臂崩弹的目地!
甩臂与开肩
“甩臂”是类似于准备活动当中的一个回环的动作,可以通过这个动作增大肩部的活动范围,使手臂产生惯性力,作用于梢节进行打击,在“通背拳”中比较多见。“开肩”对肩部的活动幅度要求不大,主要是撑开骨关节,使连接骨节的“肌腱”撑拔紧,从而产生弹力,可以跟关节一起,形成“颤劲”,一般将身体的多个关节都开发好,共同发劲,可以具备如弹簧般的颤动。两者不相矛盾,一个放长击远,一个近身进攻,可以相互弥补!
压肩与顶肩
“肩”在身体脊柱形成“弓”形的过程中,非常的重要,没有“压肩”就无法使“脊柱”形成“弧形”。 同时有“压肩”必有“顶肩”,压是蓄的过程,而“顶”则是发的前兆。“肩”不顶则“腰”不挺,即是我们在拳谱中看到的“两肾后逼”或者是“命门”后顶,其实这些只是现象,而形成这一系列的状态的根本在于“顶肩”,所以“压肩跟顶肩”是必须同步存在的。就比如一根竹条,将其“压”弯时,由于竹条本身的特性具备弹力,所以会反抗,这也是“压与顶”,如果只有“压”,而竹条自身没有“弹力”,无论怎么压,也是徒劳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开肩就是把肩部于大臂之间的连接处,经过一定方法的锻炼,使其具备既柔韧又有弹性的特征;又能锻炼肩部、大臂的筋骨张力,促成肩、肘,手三节具备自然顺畅的整劲,形成“身备五张弓”中两肩之弓的科学方法。
肩部结构
折叠肩关节的骨端结构
肩头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两关节面均覆盖一层关节软骨。肱骨头较大,关节盂浅小,呈椭圆形;周围有纤维软骨形成的盂唇使关节盂稍加深加大,但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l/3。因此,肩关节的运动范围较大,但稳固性较差,临床上易发生肩关节脱位。
关节囊薄而松弛,于肩胛骨处附着于关节盂的周缘、喙突根部和肩胛骨颈;在肱骨则包绕解剖颈,内侧可达外科颈。
韧带
纤维层被下列腱纤维加强:上、下部分别由冈上肌肌腱及肱三头肌长头腱;前、后部分别由肩胛下肌健、冈下肌腱和小圆肌。关节囊下壁最为薄弱,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壁脱出。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肩关节的韧带主要有盂肱韧带,位于关节囊前壁内面,有加强关节囊前壁的作用。喙肱韧带,自喙突根部的外侧缘斜向外下方,达肱骨大结节的前面。此韧带加强关节囊上部,而且有限制肱骨向外侧旋转和防止肱骨头向上方脱位的作用。在肩关节上方,喙肩韧带与喙突、肩峰共同形成一弓状骨韧带结构,称为喙肩弓,可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开肩的价值
作用:打开肩部关节,达到肩部“抻筋拔骨‘的目的,更好地便于劲力的传导,最终达到出手快如闪电,连绵不绝。同时开肩可以很好地改善驼背,颈椎病等问题。
肩与胯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大关节,离开了它们的相互作用,身体的螺旋劲,拧劲,也就无从谈起。从肩胯的功能来讲,可以拧转,可以裹肩裹胯,也可以上下折叠。
肩扣了,就能够带动背,胯曲了(尾闾前翻)可以拉起脊椎,两者合起,就形成了一张大弓。所以,胯肩除了形成拧劲以外,更主要的,也是背弓劲力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