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之作(wm197049)
当你不去刻意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熟起来了。当你拿起自己的画笔,或者操持自己的工具,要么背起书包,要么手执车把时候,你的心里,真的会明白自己的方向。
即使是一把扫帚,那也会掂量下它的分量,看看它颤动的程度,并且选个更舒服的姿势。想要把握得更牢、更舒服,就要来回拿捏几次,最后,感觉到心意已经足够用双手的十指能够表达了,扫把就牢牢掌控于你。那么,平心静气,用微微探出的头,搜寻那脏物所在吧。
从墙角开始,从砖缝儿开始,从那飘浮的羽毛开始;要么,即使是落地的榆钱儿、槐花儿,白毛杨的团团绒色,被扔地上的精致烟头;要么,是那膨化食品的袋子,丢弃的黑色塑料发夹,口香糖的包装纸,一角粘在地上的话梅核;要么,撕成絮状的餐巾纸,灌木上挂着的塑料袋儿,狗落的一撮儿毛,猫衔弃的鸡腿骨……
都好,用扫帚的尖儿,把他们收拢一起。就像把不听话的孩子们聚拢整齐一样。有的,需要尖部轻轻那么一挑,有的,需要用力左右撕扯,有的,是被捎带来的。有的,用扫帚尖儿旋转,缠绕,再拉扯下来。
它们就是这么淘气,有奉献完了,尚待余温的。有被扔地上,又被踏上脚碾压一下的。有的就是孤苦伶仃被遗漏了,还有的,纯粹是被带着气愤抛掷墙角的。有的随风来,不知道从哪里来。有的,叫人踩着,可惜着,惊喜着,又被后面的人继续踩着。
而扫帚的任务,就是把它们收回的。而我的任务,就是使唤扫帚的。
春天的风小,扫帚尖儿磨得厉害,不同的劲道儿,微尘身上画出的花纹不一样。夏天的扫帚可惨了,今天出去,真不知道遇上的是什么,可能是污水,可能是狗屎,可能是花瓣,也可能是绿叶。秋天呢,免不了厚厚的落叶,黄黄的,厚厚的,大小不一的落叶。
那时候,扫帚欣赏亲昵了不同的枯黄。枯黄中来,枯黄中去,因为它本身也是枯黄的,它也是无数枯黄竹枝、竹叶的组合。它亲赖它们,它哀婉它们,它和它们休戚与共,惺惺相惜。
等到扫帚使劲儿推扫了厚的雪,薄的雪,可爱的雪,厌恶的雪,零星的雪,夹着雨的雪。它磨秃了,我的手上磨出了茧子。它被扔在它打扫成堆的垃圾里面,我没可惜它,是手上的茧子念叨它,因为手中把握了另一把扫帚。
把杂乱的颜色和杂乱的形体还有杂乱的味道聚拢一起,拉走。把细的尘粗的土碎的砖石撵到一起,拉走。这是我的工作。
有时候,看着空旷的周边,想着刚才的狼藉,很充实。如果,直接看着空旷而令人厌恶的卫生景象,真有种无所适从又莫名其妙。是的,空旷来了,生活走了。我们的形形色色各种气味的生活被装起来,塞进那垃圾车里,被拉走了。
仿佛人一样,被清空,开始生活。开始制造垃圾,继而厌倦自己。继而再次被清空,始终不理解,自己就是垃圾的根源,不懂得,垃圾之于生命的关系,垃圾就是生命的温暖。
零星扔下垃圾,就是不经心的生活。齐整打扫垃圾,就是理智的生活。不理智的生活成了浪漫,清空理智的生活被人叫做成功。
刻意的生活是成功的话,随意的生活应当属于浪漫了。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东西。对于垃圾的思考应该是这样子的:
一、垃圾曾经是有用的。
它或者是包装,或者是媒介,或者是曾经叫你心动的瞬间载体。
没有包装,有用的东西是不会被你带到家里来的。这点上,对待垃圾应该是有感恩的心的,毕竟谁都不愿意承受忘恩负义之名。
另外,就包装而言,一个包装能包装无数次用,而那穿肠而过的液体或者气体,反倒成了垃圾。不过,没有合理有序的回收体系罢了。
媒介的话,没有媒介,你是不会知道你所想要的东西的。对于媒介,也不应该排斥而轻蔑。
让你耳目一新,瞬间心动的东西,都曾经是有用的东西。即使后来发现没有用了,也曾经说明过,你还是容易被外物所吸引的。你还幼稚,好听一点来说,你还好奇。
二、垃圾的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
有的垃圾对同一个人来说,此时有用而彼时无用。对同一堆垃圾来说,对此人有用而对彼人无用。甚至还有的更多时候,稍微变一种方式,此种垃圾便有了大用场。所以说,不是垃圾没用向,而是人没用向,是人没有善假于物的能力。
白岩松曾出访日本,并写了不少东西。在日本千叶县我孙子市,他们主要考察的就是人家的垃圾回收利用程度。
看来,对垃圾的态度和做法,也就是对文明的思考能力了。
四、就事物来说,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就像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本是平等和谐的石头。非要人为雕塑个石像,还是雕塑成英雄的石像,叫人瞻仰,叫人崇尚,叫人膜拜。于是,人也就虚荣起来,石像的石头也跟着骄傲起来。对于石像下面被镇压,被用作石基的碎石,变得不平等而忿忿起来。
直到有一天,石像塌了。人们少了偶像,回归了自己实在的生活。石像的石头摔得粉碎,也忘掉虚荣,踏实做石,石基的石头也没了浮夸,和谐相处。
可以说垃圾和非垃圾的一场战斗也,回归垃圾。
五、就人而言。也没啥高低贵贱之分。
打扫卫生的也好,办公室当官顶职的也罢。终归是源于土,回归土的。干部退休后的失落,小人得志后的荣耀,都大可不必。拿起扫帚,也能把心尽情扫将进去。普通铁路机务段职工,也可三级跳晋升为莫部部长。
所以,谁敢坦言,谁又不是枚可爱的垃圾呢?谁的心地又胜过墙角垃圾的纯洁呢?!
六、又提到《中国诗词大会》的事儿。有人说了,就雷海为现象,说明了一个事儿:高手在民间。
我的观点是:
1、其实这本身就不是个事儿。如果拿此事当成个事儿,就说明这背后真有值得深思的事儿。
2、英雄自古不论出身,即使王公将相,也有遗传,也有变异。所以,平头百姓,也是有遗传,有变异的。雷海为夺冠很正常,硕士未夺冠,也很正常。
3、即使没有《中国诗词大会》,人家雷海为照样会读诗、背诗、喜爱诗的。有些媒体这样的字眼:为了这个夺冠,雷海为苦心背诗十三载……真怀疑这是谁家小孩儿所为的文字。雷海为背诗多少年了?《中国诗词大会》才几岁呢?
4、如果,单门从背诵来说,就想推动全民古典文化发展,提高文化素养。我看,实在弱些了吧。有的人甚至借雷海为的事儿大谈特谈什么咸鱼翻身、屌丝逆袭之类的话,真不怎么样。
试想,人人都去做环卫处主任,谁来做手执扫把,欣赏四季街景的环卫处工人呢?!
5、打着爱好旗帜来沽名钓誉的人,都是耍流氓者。雷海为是个厚积薄发的典型例子。一个叫我们惋惜,每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一个叫我们庆幸,真的业余时间图其所好并且有所为,真能是事实。
6、背诗有什么了不起?
背诗的人,自懂背诗的妙处。沽名钓誉的人,自知沽名钓誉的心思。就像有些人,来不来把生活和“诗和远方”牵扯在一起。
第一个谈到“诗和远方”的人,是真睿智。后来的,反倒越传越谬。成了以讹传讹。诗,就有现实的诗,比如杜甫。也有远方的诗,比如李白。远方呢?谁的远方不是对近处自己的应证呀?!走再远的路,也走不出心里的路。之所以旅行,都是寻那心中的自己。
诗在哪里?远方又在哪里?
什么是垃圾?什么又是非垃圾?(wm19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