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此处所说的“为己”不是自私自利的意思,孔子所说的为己,是说古时人读书求学是为了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儒家追求“内圣外王”,是为了实现内圣,今人读书求学是多为了外在的名利。
实现内圣和追求外在名利,这二者首先是思想境界的差异。实现内圣,是儒家修身的最高目标,达到了内圣,可成为君子。所谓,内圣,也就是在道德、思想、知识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在道德修养方面,几乎实现了最高境界,这样的人是真正实现了内圣。
实现内圣,只是个人操守的一种追求,是为了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正如读书,有的人读书,什么都不为,只是觉得读书让自己很快乐,很愉悦,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读书这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同样,为学的人,把实现内圣当做自己的目标,也是为了享受为学过程中自己精神上的丰富和愉悦,不存在任何附加目的。
与此迥异的,就是把追求外在名利作为求学的终极目标。客观的讲,人生活在社会中,是一个社会人,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功利心,这是正常的现象。人没有功利心不现实,但是不能全然都是利欲熏心。
孔子讲今之学者为人,就是批评当时的求学问的人,都包含了过于强烈的功利心,读书首先不是为提升自己,而是为了功名利禄,这种读书的态度是孔子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