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小学校 胡玉虹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因而在科学教育中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要是能正确运用,合理调控好这个“合作的小组”,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课堂活力不断呈现。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这几个星期是实验课小组合作的关键期,向各有经验的老师求经,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班级小组合作的例子,做如下反思:
一、构建结构、分工合理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首先,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化。遵循“优势互补”原则。我主要采取动静、男女、动手强和思维强的组合方法。这样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其次、要注意分工的合理化,只有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探究过程“活而有序”反之容易出现“争抢”和“坐等”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小组团体意识的增强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般在小组内设置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例如小组长也可以是汇报员,记录员也可以是材料员等。这些角色也不是终身的,我们会定期轮换。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
我们班级第一节课,由于仪器较少就分成6人小组,第一节课按学号小的当组长,第一节课磨合了很久,商量谁来操作谁来记录。第二节课就很快进入小组合作状态。
二、创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
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教师要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提供适合的合作时间与空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交流时间和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时间的支配权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发言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在合作前给足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无法解释时进行合作才是最有效的。
三、持续有效的评价机制。
每人当一次组长,一轮后评选出最优秀组长、优秀操作员、优秀记录员、优秀发言员等,进行组内评价,多表扬同伴。
组间评价,共同评出“纪律最佳组”“思考最佳组” “配合默契组”等,这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下一次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了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重要组织形式,但也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我们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积极的措施更有效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将它与班级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有机得结合在一起来使用,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