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没有什么安排,我在宿舍准备完成一些作业,本来想着分分钟就完成的任务,但是真的做起来似乎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顺利。
先说几个这几天发生的实例。我们上的模式是两至三天结束一门课程,课程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考试。
一个作业是防抄袭。一共就十道题,至少做对八道题就达标了,前几天,没事的时候大概把第一章的内容看了看不想看了,就像想着直接测验算了。反正一共有五次机会呢。第一次测验7分,嗯,觉得还不错。心想接着做,第二次,也没有太认真看,结果得了四分。然后第三次测验,结果得了5分,这个时候,就开始有点慌乱,然后就回过头把课程的内容重新的看了看,还好,第四次测验8分,过关。前前后后折腾了有将近一个小时。
第二件事是信息检索这门课程。从心理上觉得其实这门课程挺重要的。现在网上的信息很多,具备信息检索的能力是一个必备的技能,能提高做事的效率。但是上第一节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可思议,这种课像是在听天书。这种课不是应该到机房去上的吗,我相信,不只是我,很多人上完这个课都会觉得很迷茫的。当然,好在可以自学,但是似乎我又高估自己的能力了。倒腾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完成。有一点的障碍 ,都是要试验很多次也不一定能够做出来。当时上课的时候就是觉得没有什么内容,不想听,就在下面看书,到后来自己做题的时候又障碍重重,若是当时认真听讲的话会不会有好一点的结果,是哪种方式的效率高呢?从别人的讲话的过程提取到有用的信息的能力是不是比较弱?我应该是属于视觉学习比较强的人,但是,对于类似于说明书,条款,合同之类的文章又看不下去?
这让我想起上大学的时候,对于不能吸引我的注意力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我一般都是在下面那本书看,但是具体书上讲的是什么内容,我似乎看的都不是很透。这是我在大学养成的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看书自看字,不看内容。这么多年了,还是不会读书。
我在想,罗胖说的一句话:他们做的共识知识的搬运工,就是把知识以读者能够接受的方式,读者能理解的方式,读者能有所收获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这个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却很难,要想把书的内容传递给给其他的人,最起码你得了解书中的内容吧,你能把书上的内容概括出来吧,最后你还得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给读者他们能够理解,他们能够接受,只有受众觉得好,这个不仅仅是自己获得成长,帮助别人成长,才能够获得价值,这也是这些工作,这些努力的价值所在。
于是,我就想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效率不高的人,不专注。做一件事,就应该把它做好,有始有终。
不是没有时间,之时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上课的时候,不好好上课,想着看点书,下课的时候,该看书了,又不认认真真的看,会被很多杂乱的事情吸引走自己的注意力。
我总是对自己说,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但是,我好像没有做到。
幼稚、平凡。
对于有些事情,我总是很心急,没有耐心。我体会不到时间带来的价值与改变。我总是想一下子把事情解决完毕。举个例子来说,就比如两个人的相处的时候,若是对对方有好感的话,我就是想一下子了解到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但是,这用脚趾头想想都是不可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人生,在唯一的,不能共存的时间维度里,没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就好像,你不可能同时过着在北京的生活,同时又过着家里的生活。所以,当从一个空间调入另一个空间的时候。要去认真的观察,到底能在这里获得什么。为以后的成长做好准备。
在北师大学习的这两周,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来这里学习的人真的是每天都络绎不绝,有的是小学生来参观,有的是年龄较长者来学习。在这里是没有假期的,在这里即使是周末还是会有人在上课,各种不同性质的培训,各种资源,希望我是那个懂得珍惜利用的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