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9年05月28日,我给大家分享的书叫《肠子的小心思》。
这本书由德国医学博士朱莉娅·恩德斯所著,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带我们开启了一场探索肠子秘密的神奇之旅。
书中说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在整个消化道中最勤劳敬业的,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它才会消极怠工,那就是呕吐。
今天我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下呕吐:呕吐的流程,呕吐的分类和防呕的窍门。
①
『 呕吐的流程』
人体庞大的神经网络,时刻测试着胃里的东西,并将收集到的信息上传到大脑,大脑对其加以分析,根据警报程度的高低做出最终判定:吐还是不吐。
然后分管呕吐的脑区域,将身体设置为“紧急状况”。接着脸色变得苍白,因为脸上的血液全流向肚子。血压开始下降,心跳变缓,唾液开始大量分泌。(分泌唾液是必要措施,因为可以避免吐的时候牙齿会被胃酸侵蚀。)
肠胃拉响警报。
肠把肚子里的东西推向与平时相反的方向。这些都发生在体内,理论上我们是无法感知的,但是凭着第六感都会知道:应该去找一个容器准备一下。
即便胃部很空,但是小肠会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所以同样有东西可吐。当小肠突然把东西推回给胃部时,由下而上的施压会刺激到胃部敏感的神经,这些神经再立刻把这个消息上报给大脑的呕吐区域。
然后呼吸通道关闭。胃和食道的阀门会一下子完全松开,横膈膜和腹肌猛地急剧收缩加压,开始呕吐。
②
『呕吐的分类』
胃肠道病毒
如果是吐之前毫无征兆,而且吐得猛烈,那说明多半是由胃肠道病毒引起的。
中毒
食物中毒,也会剧烈呕吐,但是吐之前会有恶心不适感。这种恶心感和呕吐的经验会让我们本能地对同类食物敬而远之。比如酒醉。
旅途眩晕症
晕车晕船的理论基础是:当眼睛与耳朵接收的信息不同频时,大脑就晕了,拉起紧急制动。
耳朵里面有一个平衡器,它的作用是控制身体平衡。当你在车里看书时,因为书是静止的,所以眼睛传达给大脑的状态就是“几乎没动”,而耳朵里的平衡器上报的却是“迅速移动中”。或者是另一种情况,开车时眼睛望向窗外,会产生错觉,觉得那些树干比我们移动的速度要快,所以这次眼睛快了,耳朵慢了。不管是上述哪种情况,大脑都会陷入混乱纠结的状态。
强烈的情绪波动
比如压力、紧张或者恐惧也有可能造成呕吐。每天早晨我们的身体都会释放出压力激素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以增强身体的各项防护值,用来应激一整天的挑战。
不仅大脑能释放CRF,胃肠道细胞也同样可以。在胃肠道里CRF散发的信号也和大脑相同——压力和威胁,一旦胃肠道里有大量的CRF,对于胃肠道细胞来说都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要么吐要么拉。
③
『防吐的窍门』
几个小窍门,可以帮助大家预防呕吐或者减轻呕吐的症状:
远眺。晕车或晕船的时候,可以向远方地平线眺望,这样可以帮助同步眼睛和耳朵接收到的信息。
尽量放松。戴上耳机听音乐,侧身躺下来或者试试其他一些放松技巧。这些措施都有助于身体平静下来,身体自身的感觉越安全越靠谱,大脑中的报警情绪影响就越小。
吃生姜。生姜里的某种成分可封锁大脑的呕吐中枢,从而阻碍大脑传出呕吐信号。
吃药。药店里卖的晕车晕船药看起来差不多,但是药用原理各有不同。有的可以抑制大脑的呕吐中枢,有的可以麻醉胃肠道里的神经,有的可以抑制胃肠道里的报警信号。抑制报警信号的药物是通过抑制组织胺(一种化学传导物质)来达到功效。但是防晕的药物更多作用于大脑,而在大脑内抑制组织胺会让人产生疲倦感,这也就是吃完这类药会犯困的原因。
按摩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下三指的位置,刚好在小臂两条凸起的肌腱中间。这个穴位在国际医学上得到了广泛认证,有40多项的对比试验证明它对恶心和呕吐有良好的疗效。
一般来说,生姜、晕车晕船药和内关穴对于情绪性呕吐最有效,放松和催眠可以训练神经的韧性,训练得越多,神经就会变得越强健,对抗个普通的考试或者工作压力很有效果。
总结一下,呕吐代表了大脑和肠胃为我们做出的最大牺牲,是为了让我们避免可能的中毒,是在眼睛耳朵不平衡状态时的过度谨慎,是在我们需要能量的时候牺牲自己全力以赴。如果我们不清楚究竟是为什么吐的,那就最好相信身体的本能,果断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去启发。
参考书目:《肠子的小心思》
[德]朱莉娅·恩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