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人,相比起来,也同样吓死人!
袅袅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怎么比,这年也应该是24的年纪吧。
如果,拿我跟她相比,只有一个词来形容,相差甚远。
道真的感觉,自己是蹬鼻子上脸,不知好歹。
我喜欢写作,距今天为止,也就是写了两年的东西。只是日记类的形式,缺少整体结构,而又缺少专业的,以及相对应的观点。
大多反映着自己的心情,偶尔会写写,自己为什么不开心,原因是什么,因为某些人,某些事,还是因为一些三观不合的观念?
也偶而会表达出,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但以现在资历而言,似乎只能用浅显易该来形容。
而袅袅那,比我大2岁,做新媒体做的相对来说,比较成功。
而我那,在毫不相干的领域里,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难写的出来。
看看这差距,比较大吧。
简简单单的自嘲一下自己。
在我看的东西,比较杂乱,有关于人生感悟,甚至会去想,关于40岁成功男性的感悟,看淡一切,会回本真,不太计较,对身边的人温顺,又有着自己的基本原则。一句很明白的话,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触碰到我底线的事情,我不会轻易跟你翻脸。
不过是在年纪大了以后,知道了,什么事情是自己想要的,什么东西是自己可有可无的,什么事情,是自己必须有的。看清事实的人,总是比没有事实的人,更为可怕。
就像那天,我坐在医院长长的走廊上,我会去问一个已经生过了孩子的妈妈,如果你生的孩子,是跟别人的男人生的,如果你丈夫知道了,他会是什么表情?会是怎样的感受?
身旁的女人,听到后,冷笑了一下,不再说话。
然后,转移了话题,说,你怎么想到这个问题,我说,我最近在读《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的做法是,找到曾经自己看上的女人,跟她睡在了一起。
只是我想单纯的知道,当时他报复的心理是怎样的,感受是什么?
在沉默的回答里,我还是搞不明白,面临此事的男人,到底是什么感受。(只是一个小女孩,比较单纯的无知感,想要知道答案罢了,不必太过于见怪!)
在我平时读的东西里面,有关于管理,有关于,做事情的方法,像《精进》这种类型的书,只是简单的期望,事情在自己合理控制的范围之内,然后依旧让自己相信的一句话,就是,主动出击,主动道歉永远要比被动道歉,被动承认错误要好多的多。
也曾,在自己极度迷茫的时候,疯狂的刷着,俞洪敏,《在绝望中,寻找到希望》,《让成长穿透迷茫》,以及王潇姐写的,《米字路口回答》《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三观易碎》,还有在哈佛毕业,在Facebook就职唯一位女性高管的写的一本书《向前一步》,写出了女性在职场上的,要像男人一样的奋斗,也同样说明了,权力要比实际更有说服力的事实,而欲望,则会让一个人不断成长,跨越实际期望,为女性提高社会价值感。
读这些东西,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不迷茫
为了让自己找到一点点出路。效果不明显,但在心底,却给自己这样的一个回答是,我不愿意活在当下!
也同样的总结出,即使自己再迷茫,也不要放弃现存的一点点希望,毕竟是希望本身的价值,如果错过了,就真的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而在平时,页面上浏览的东西,是关于公用号,爱情,年轻,逆袭,求职累的东西,偶尔看看影评,书评,会让人感到兴奋不已。也偶尔会听听《实用心理》《知识新闻》这样的广播,只不过是想让自己变得稍稍的理智一点点。
毕竟大家现在都比较喜欢性冷淡,极简主义者。
其中,最喜欢的公用号是书单君,关于公司的运作,关于用人标准的,选择,然后是关于,现代职业发展的预期猜想,现在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一些相关于政策的监测报告。
总的来说,更喜欢一些东西的分析报告,体现着一种相应的趋势的发展。毕竟一些报告的分析,总会比感觉有着更好的说服力。
就跟上次,我在公用号文章上,看到一个图片,是一位考上高校的学生,把自己高中以来所用的全部的笔芯,都收集起来,整整500根,还有书本上,密密麻麻的说明笔记,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她辛辛苦苦考上高校,所付出的所有努力。
她妈妈曾问孩子,你为什么把这些笔芯全部都收集起来,给扔掉。小女孩说,我舍不得这样扔掉。好玩,我就给收集起来了。
同时,这些东西的聚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一位女孩辛辛苦苦考上高校的所付出的所有努力。
而我,每天的更文也一样,希望以后可以被看的见,只是一日又一日的打卡证明,来体现着,我已经做了,或者是我一直都在努力,一直都不在不断日更的事实。
我特别喜欢,唐家三少在《朗读者》所说的话,他说,我不愿意把我的私事透漏给大家,我更喜欢营造一些积极的东西,来呈现给读者。
我也希望,我可以变成跟他一样,给读者带来希望,带来向往。
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
尽管现在的我,离袅袅的差距这么很大,但我还是在持续的努力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