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征程中,反腐败斗争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腐败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而引导党员、干部将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不觉的言行准则,是这场斗争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健全的制度体系与严格的监督机制,构成了他律的坚实框架,为党员干部的行为明确边界。在日常工作中,各种规章制度如同紧密交织的网格,约束着权力的运行轨迹。例如,在政府采购领域,招投标制度对流程、资质审核、评标标准等作出细致规定,防止暗箱操作与利益输送,确保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这便是他律的力量,以明文规定规范党员干部的履职行为,使其在行事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元监督主体协同发力,定期的廉政巡查、审计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党员干部工作中的偏差,督促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他律的约束,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保护,在规范行为的同时,也为自律意识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自律的形成,源于内心深处对信仰的坚守与对使命的担当。党员干部要通过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灵魂。此外,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也是培育自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应时常审视自身行为,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这种自我审视与修正,不断强化自律意识,让自律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追求,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将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关键在于日常工作中的点滴践行。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将自律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环节。如,在文件处理过程中,严谨细致,确保文件内容准确无误、流转及时高效;在接待群众来访时,耐心倾听、热情服务,展现一个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工作,实则是检验自律是否真正落地的试金石。
引导党员、干部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将言行准则内化为日常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通过强化他律约束、培育自律意识、践行言行准则,才能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