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参与华山论剑联合征文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就业
又是一年毕业季,但王佳好总是愁眉苦脸,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阿好,昨天交流厅又有人才交流大会,你去了吗?”舍友刘小满一边问王佳好,一边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我去了,不过大部分都是外地的公司,有几家本地的还需要出差,我投了几份简历,还是挺犹豫。”王佳好说。
“犹豫什么啊,你不是一直想脱离你的家,就应该趁着工作跑得越远越好啊。”刘小满换了一身西装,正努力地适应新买的高跟鞋。
“是啊,如果我家里像你一样有弟弟妹妹,我肯定是要跑的。”王佳好又叹了一口气。
“你啊,就是想太多。老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告诉你,人首先要为自己想的,其次才是别人。”刘小满对着镜子又照了一圈,然后拍了拍王佳好的肩膀,“阿好,我先去面试了,你好好想想我说的话。”
刘小满走后,屋子里只剩王佳好一人了。她住的屋子里一共六人,有两位考研成功,去了外地求学。另两位家里给安排好了工作,如今刘小满也在四处面试,只剩她不知何去何从。她不是没想过去大城市,可一来她能力并不出众,也不是爱闯荡的性子,只怕去了难以适应,若是去了再回来,岂不是被家里人笑话?二来她是家中独女,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又常年在外工作,家中还有年迈的外婆需要照顾。若她在家还能照顾到母亲和外婆,老年人嘛,不过是希望老了之后儿孙满堂膝间绕,自己留在身边尽孝也是应该的啊。
王佳好想,她如果在外多年最后依旧要回家,还不如一早回去。可是,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她不在最好的年纪去看看,又该何时去呢?
正在犹豫之时,王佳好接起一个电话,“您好,王佳好女士。我这里是北京顺德文化公司的,您之前在我们这里面试已过,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方便可以来这边签合同呢。”
那家公司整体实力不错,就是办公地点在北京,王佳好在思考,那个公司自己到底去还是不去?自己应该去外地工作还是回到家乡就业呢?
02借钱
七月的天骄阳似火,烤得大地直冒烟。此刻的王石庆戴着安全帽,在六十米高空上焊着铁管。高空作业需全副武装,连续工作三小时的他早已汗流浃背。焊完最后两根管,里面的工友喊道,“王师傅,辛苦了。您电话刚刚一直在响,快下去看看吧,别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儿。”
王石庆日常圈子很窄,除了家里人就是单位的工友们。他听说自己电话一直响,急忙下楼查看,主要远在家乡的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总是惦记着她。人啊,上了岁数就容易患得患失。
来电人是王石国,他的孪生哥哥。王石庆看着17个未接来电,犹豫了一下,正准备放下手机继续干活时,电话再一次响了起来,他接起,哥哥的声音传了进来,“庆啊,你就帮哥想想办法,等哥富裕了再还你成不?”
“可是,我还没开工资呢。”王石庆有点为难。
“你再跟工友们说说,等你开了工资再还呗。不然你侄子都上不起学了。”王石国说。
“那不行,孩子上学不能耽误,咱当年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让孩子们再走咱们的老路了。你这次差多少?”
“五千。”
“行,我从工友那儿先借上,你先用着,不够再说。”
挂了电话,王石庆坐在阴凉地,点燃一支烟,猛抽了几口,然后重重叹了一口气。这不是哥哥第一次开口借钱了,可是借了这么多年,他从来没还过一分。兄弟之间本不应该讲这些,他有难自己理应帮一把,何况当年父亲还把唯一的正式工指标给了他,他总觉得自己亏欠了哥哥,贴补一点也是应该的。可是他媳妇、女儿每次都因为自己的擅作主张而伤心难过,非要大吵一架才罢休。如若商量,她们定是不会同意的。她们何时才能明白,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的道理。
这次的钱,到底应该借还是不借?
03父女
郝妍大早上7点奔赴早市,买了许多新鲜的蔬菜,还选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来到水果摊位,她看着色泽诱人的车厘子,开口问道,“小刘啊,这车厘子多少钱一斤?”
“郝大妈来啦,这车厘子是今天刚到的5J,新鲜着呢,我们卖95一斤,给您90。”小刘微笑地说。郝大妈是这里的常客,日常只买些特价的水果,从来没问过这些价格偏高的,今儿是头一回。
“你给我个袋子,我挑上点。”
“给您,大妈今天这么高兴,是有什么开心事儿啊。”往常不忙的时候,小刘都会和郝妍聊会儿天,她看着郝大妈觉得亲切,慈眉善目的,不爱计较,又不像其他老太太喜欢贪小便宜,反而乐意给她一些优惠。
“我女儿今天回家,她就喜欢吃这个。”郝妍一提起自己的女儿,开心得合不拢嘴。
“大妈好福气哟。”
郝妍一回到家就开始进厨房忙碌,手机在客厅一直响个不停,她用围裙擦擦手,接起了电话,“媳妇儿,我一会儿到家。”
“你不是下周才休假么。怎么提前回来了?”
“嗯,我跟别人换休了,一会儿回去说。”
挂了电话,郝妍又急急忙忙出门,给丈夫买了几瓶啤酒和一些下酒菜。今天丈夫、女儿都回家,可真是个好日子,他们一家三口总算是团圆了。
中午,郝妍一个劲儿给女儿夹菜,“你尝尝妈做的水煮鱼,香不香。”
“谢谢妈妈。”女儿吃着吃着突然想起来了什么,对着父亲说:“爸爸,你这次发工资怎么没告诉我们一声啊,我去取钱,卡上只剩几百了,你不会又把工资贴给我大爷了吧。”
“小孩子少管我们大人的事。我当初就不应该听你妈的,把工资卡交给你保管。看看现在,老子花钱还要向你这个毛娃娃打报告了。”丈夫一提这事儿就郁闷,当初郝妍说自己岁数大了,看不清取款机上的数字,就把他俩的工资卡都交给女儿保管了,女儿每次都会查钱款去向,问得他是哑口无言。
“你要是不说,我就去问我大爷。”女儿一听父亲如此说话,饭也不吃了,放下筷子跟父亲理论。
“别问了,我就是借给你大爷了。你弟弟没钱上学,我作为他叔叔,不应该帮一把么。”父亲一看女儿耍脾气,自己心里的火蹭得一下就上来了,把啤酒瓶“咚”的一声重重地放到桌上。
“我大爷家有两个儿子,你把老大贴补到大学毕业就算了,这老二又开始了。从前你就贴补,现在你还贴补。如果没有能力生养,当初就别要老二啊,这啃老也就算了,啃兄弟算怎么回事。”女儿据理力争,气势丝毫不输。
女儿不再是过去能被父亲轻易震慑住的人。之前母亲没少因为这些事哭,记得那次她的学费还没凑够呢,父亲说他没开工资,让母亲回娘家凑,后来还是奶奶说漏了嘴才知道父亲把工资都贴给自家哥哥的事。父亲不以为然,觉得女孩读那么多书无用,他这么多年都重男轻女,从未改变。
“够了,你大爷选择过怎样的生活还轮不到你指指点点。我挣的钱我说了算。”
“是,我是没权利,我妈总有权利吧。你们是夫妻,挣的钱还一人一半呢。你用我妈那半钱的时候问过我妈了没?”
“好了,你们半年才见一次面。见面就吵架,都少说几句吧。”郝妍出来打圆场,比起钱,她更希望家庭和睦。
“妈,你不能总这样忍气吞声了。我大爷那边就是无底洞,我们是不是还要一直管到弟弟们娶妻生子啊。”女儿不服,每次一说这些话的时候母亲总不吱声,总是一个人在深夜默默掉眼泪。现在她长大了,可不想母亲一直受欺负。
“老郝,你今天就让女儿把咱俩的工资卡都交出来,以后你花你的,我花我的,她管不着咱俩。”丈夫也不服气地说。
女儿的脾气跟她父亲一模一样,急得很。早些年郝妍提出由女儿来保管家里的钱,一是自己身体不做主,老眼昏花,记性也不好,总是丢三落四的。二是觉得这是锻炼女儿的好机会,顺便可以让她丈夫收敛一些,不至于总是贴补他的哥哥。自己小家的日子也不富裕,上面还有两位老人,总想攒一点钱来应急。可是她丈夫眼里从来只有大家,没有他们的小家,更不会为她们娘儿俩着想。都说救急不救穷,这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任凭她磨破嘴皮,丈夫也听不进一句劝。但她内心也理解丈夫,那毕竟是他哥,是他的亲人,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帮一把是一把。可是他们作为夫妻,总是瞒着彼此,真是让人伤透了心。她的女儿总为她强出头,她特别欣慰,她的小棉袄懂事体己,多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然而若长此以往,怕是会伤害到父女感情。
都说家和万事兴,可是总怎么忍气吞声能不换来和平?这次,郝妍是应该继续沉默还是据理力争?
04归乡
每逢周末,郝妍都会挑一天空闲时间去看望母亲。人老了,总会觉得孤独,会经常想起过去的事,过去的人。母亲最期盼的就是孩子们的看望。这周,郝妍带着女儿王佳好和丈夫王石庆,拎了大包小包,敲开了母亲家门。
母亲一开门,看到女儿一家三口齐唰地站在门口,心里还是欣喜的,但嘴上却说:“说过多少次了,来就来,别总买东西。我这儿啥都有,啥都不缺,你们能来看我就很高兴了。”
“外婆,我想死你了。”王佳好从小几乎跟着外婆长大,跟外婆十分亲近。
“我也想你,你在外面上学也不说照顾好自己,看看都瘦一大圈了。”外婆拉着王佳好的手,把她带进屋,用另一只手将王佳好额前的碎发整理到耳后。
“妈,这是我从外地给你带回来的特产。”王石庆把东西放到桌上,问询母亲近况,“您身体怎么样。”
“我挺好的。石庆有心了,总惦记我,真是孝顺的好女婿。郝妍嫁给你是嫁对了。”
“妈,您之前不是一直说想回老家看看外婆吗?咱们今年走一趟吧。反正火车也就几个小时就到了。”郝妍一边择菜一边跟母亲聊家常。
“对啊,咱们回去看看老太吧。正好我还没工作,可以一起陪着去呢。”王佳好摇着外婆的胳膊说。
“夏天太热,又没空调,实在是不方便。等天凉快一点再说吧。”
外婆其实早就想回老家看看了,毕竟是生她养她的地方,母亲走了好几年,她应该去给母亲坟前上一炷香的。可是女儿同意,儿子不同意。她觉得儿子说的也有道理,自己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身体禁不住长途跋涉,这回去一趟要是顺利还好,万一出点什么意外可就麻烦了。人没了倒也痛快,一了百了,可是万一半死不活,只会给儿女添麻烦。但是她一个人的时候实在太想念自己的家乡了,想看看故乡的天,故乡的云,想去给自己的母亲扫扫墓。当年就是因为自己惦记着一家老小,才没能在母亲临终前看母亲最后一眼,午夜梦回,都是满满的遗憾。
最近看新闻,说是高铁通了,原来十几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回去了。她的心里又开始摇摆了,这家乡,归还是不归?
05写在最后
我们从小到大其实一直都在做选择,升学,就业,结婚,工作,养老等等,选择无处不在,但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最难的不是错与对之间的选择,而是在对于对之间做抉择。大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纠结陷入“两难”境地,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勇气承担选择的后果而已。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你做决定,一定要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生活不是ABCD的单项选择题,即便眼前做出了一个看似不对的选择,今后也还是会有其他的人生岔路口留给我们走。所以,别灰心,别丧气,好好把握当下每一个决定,告诉自己,别逃避,勇敢做出选择吧,你可以再勇敢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