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了施展老师的《中国史纲50讲》,今天我来捋一捋中国的历史脉络。
商周之变以后,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各诸侯自行管理,同时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民可以脱离地主自行圈地耕种,诸侯为了制约比自己低一级的诸侯开始笼络脱离出地主的平民,并培养其中一些知识分子为自己所用,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官僚的雏形。随着政治结构的变化,社会上涌现了三种针对如何应对传统的思想,分别是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主张遵循传统,法家主张抛弃传统,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在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法家思想更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家实力增强,最后秦始皇统一了中原。
秦始皇统一中原地区后,继续沿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严刑峻法使民众劳苦不堪。最终导致了秦汉之变。有了秦朝的教训,汉朝使用了儒家思想治理国家。汉朝是豪族社会,皇帝虽然是最高统治者,但依然受到豪族的制约。北边的游牧民族为了掠夺资源,一直不停地侵犯中原。战争消耗和内部争斗使汉朝的统治走向了终结。
之后中国经历了几百年混乱的历史,从三国到魏晋南北朝,这几百年一直上演着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的争斗、皇帝和豪族的争斗,直到隋唐才统一了中原和草原。但是唐朝的统治也是依赖各个军事贵族,皇帝为了压制军事贵族重用胡人将领,这个胡人将领就是安禄山,安禄山野心膨胀掀起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平民大量南迁,从而开发了江南地区,给中央提供了新的财政来源,使皇帝不再依赖豪族,中国进入了平民社会。
今天现分享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