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无论美丑善恶,都有一个内在,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精神体,它能感受、有思想、有情绪,有被响应、被认可和被看见的需要。简单的说,就是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时代,思想文化大体有西方和东方的区别,社会性质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信仰的话主要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处于统治地位,学习的话主要是学位制为基础和各种形式辅助的终身学习。一个人在这个社会当中,无论发展到怎样的地步,他头上的天,脚下的地,不会超出这些基本的社会属性,当然他是可以有所选择的。
我昨天读当当云阅读APP里的《君子人格六讲》,了解到我们国家两千多年的社会文化基础,还是孔子、孟子、荀子,所阐述和提倡的君子人格,君子人格的思想深入社会人心,实为传统中国人的精神底色,不被时代和政治所左右,但是在上世界的社会变革中遭到了极大的打击,遭到了长时间的制约和毁坏。这一百年的变化,人心追求自由,如意,实惠,于礼、不复焉。社会的发展,认识到了先贤精神的可贵,开始重新提倡,而现在的社会中,已有积弊,其中既不信国家,不了解社会主义,又不信君子人格,不信古圣先贤的人,以伪善的面孔,图私利的实质,守住自己的小资本,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貌似恭顺,实为资本和权力的走狗,标新立异,兴怪异之说,四方通吃。他们发现了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是有责任心的承担和尝试解决,而是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处于有利位置,以较深入的问题以方人,根本上否定上进之心,否定社会文化精髓,崇拜资本和各种炫彩的人生传闻,改他人赤子之心,异化社会的生产力,钻社会发展的漏洞,为国之贼,为民之害。这些人是很典型的社会成分,他们的所占的比重不小,表现各异。
一个人想要发展,对信息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决定一个人精神层次和善恶美丑。然而,于现实复杂的社会中,推行君子人格,或者社会主义进步,战胜魑魅魍魉,宵小与丑恶,其意义等同于百年前革命家的战斗。如果得法之人,有一天得位乘势,必然功在千秋,为圣贤之伟业,又岂是现在社会中那些宵小之辈,穷其一生能丝毫撼动的呢?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人与人最根本的差别,是思想上的差距,而仅仅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已百不足一,更不用说,于现实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人才之难得,让人感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