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长大·第四章:长大成人
30.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2017-12-01 中国心宇心理网
第四章:长大成人
30.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儿子花钱如流水
我儿子特别爱花钱,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从小就是这样。现在我非常担心,他以后走向社会如果老是这么爱花钱,那么将来如果自己挣得不多怎么受得了。儿子小的时候是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非常娇惯他,如果他什么活都不干,就用钱奖励他干活,刷一次碗收拾一次碗筷,奖励一块大巧克力,扫一次地奖多少钱,等等。孩子从小就在物质的诱惑当中不停地卖力,做各种事情,博得家长的欢心。我家条件挺好,从来不愿意委屈孩子,孩子小的时候甚至连铅笔、橡皮都是名牌。现在儿子上大一,前一段时间迷上摄影,要一台很好的照相机,先是买了一个尼康手动的,花了好几千块钱,最近说洗照片太贵,太麻烦,干脆要买一个数码像机,还要最好的。
我一方面觉得儿子的欲望无止境,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以后如果工作了,挣钱并不多,他自己怎么办。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节俭观念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是每个家长都要思考的事情。在孩子不掌管钱的时候,他不容易形成“钱”的观念,因为想要什么就缠着父母买,花多少,怎么花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想要的东西到手。小孩五六岁的时候,想买什么零食,买什么好衣服,可以告诉他,“什么东西是需要的,什么东西是不需要的,并不是所有好东西都要买”。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是欲求不满。什么是欲求不满?就是孩子想得到什么东西,立即就要得到,不能等待,如果父母不给,或不能马上给,就倒地撒泼耍赖,胡搅蛮缠,逼迫父母。这时候,父母可以温柔地坚持,不要生气,很多孩子在商场都有这样的表现,也有很多家长当众责打孩子,让人侧目。如果父母温柔地坚持,站在孩子身边,等着孩子自己收场,闹一两次没有效果,孩子就放弃了。当然,父母答应孩子什么也一定要准时为孩子实现,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可信。处理欲求不满是重要的心理培养,可以锻炼孩子对焦虑的忍受能力。想要东西就会有心理焦虑,孩子学会处理这样的焦虑,学会自我管理和等待,长大后面对学习、社交、生活焦虑时就有经验。这点非常重要。
到了上小学时,父母让孩子手里有点零花钱,每周关心一下零花钱是如何花掉的,对好的花法,如买必需品,注意节俭,储蓄起来等,可以夸奖他,并给他额外份额的钱作奖励,让孩子体验到节约可以生钱(父母多给的)。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私自拿父母的钱去用,父母要把家里的钱放好,不要到处都是钱,诱导孩子去犯错。如果孩子私拿钱花,父母不能及时觉察,可能就害了孩子。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很强的自制力,加上文化灌输的“家里的也是自己的”,小孩犯错难免。当然,犯了错也用不着大惊小怪,孩子心理脆弱,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乱用词语。给孩子一个表率是可取的,比如父母都彼此不动对方的钱,让孩子看到,母亲用父亲皮包里的钱要征求对方同意。所以,重要的心理点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边界”,知道钱是有个人标志的,钱是个人的。要做到这点,父母给了孩子钱,也要意识到那钱已经是孩子的,孩子自己有随心使用这钱的权力,不要强行限制、控制孩子花他自己的钱。中国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这样做的重要性,没有钱的界限,这也是社会上有些人公私不分的文化根源之一。
十二三岁就要复杂一些。青春期的逆反,对父母的依赖与反抗,社会性敌意,社交需要,都让孩子想到钱。父母要学习如何在用钱方面与孩子谈判,什么东西爸爸妈妈可以给他买,什么东西不能买。这里面的心理点是“钱不是万能的”。很多孩子觉得富裕是令人羡慕的,没钱会被别的同学瞧不起。所以不给孩子买过于高档的衣物,不要说家里没钱,要说“作为初中生,在学校里边要随同学,同学们怎么生活,你就要怎么生活,并不能因为家里经济比较好,你就要活得和别人不一样”。在学校,贫富是没有区别的,只能在学习上、运动技能上、生活管理上,去显示自己的优越。家境不好的父母,也不要过于强调没钱来拒绝孩子正常的经济要求,比如正当的集体活动需要钱,一定要帮助孩子达成愿望,让孩子过有尊严的生活。如果这个阶段处理不好,孩子对钱会形成不恰当的观念,比如仇视富裕的同学或瞧不起穷的同学,喜欢用钱去找到自尊,往往种下资源浪费、无节制生活、奢华或者经济犯罪的心理根源。
到了高中,青少年常常有独立意识,追求特别。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允许他多存一点钱,比如平时积攒的零花钱、节假日得到的压岁钱,孩子都可以自由处理。孩子买一些爸爸妈妈并不认同的东西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学会闭嘴,不去讨论他的选择。涉及到一些大的东西需要父母资助的时候,比如像信里说的要数码相机,父母要学习如何分解孩子的需要。一个数码产品可能要花4000元钱,爸爸妈妈可以说,“你的想法很好啊!但相机是你需要的,你要来为买它承担责任,父母可以帮你,为你出2000元,剩下的2000元你得靠自己想办法”。孩子如果说他没有办法,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先从父母这儿支取,以后从每月零花钱中扣除。可以让孩子承担额外的家务来抵账,也可以帮孩子找一点社区的工作,从中得到报酬等。这种经历很重要,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花钱的压力,钱的管理和如何筹到足够的钱。聪明的父母往往等待这一刻,好对孩子做顺势教育。这还会让他对金钱的概念更深刻,因为孩子想买什么就能买到的话,会对金钱没有概念,没有概念的话,他今后在资产的管理方面会出现问题。有些女孩子花钱可能因为心情不好,买些无用的小东西、小零碎,只是为了取悦自己。父母要及时疏导,不然,孩子长大后可能就是个购物狂。
在教育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上有两个技术,这两个技术用在初中以后的孩子身上非常有效。第一个技术是上面提到的部分满足技术。“好,你当然可以去买了,爸爸一定支持你,不过爸爸只能支持你20%或30%或者50%,其他你要自己去攒”。另一个叫延迟技术。很多孩子买东西很冲动,突然特别想买就开始磨父母,给我买一个,给我买一个,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反对,孩子就被挫败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要得到心理安慰,并不是真正渴望得到东西,他往往是一种没有经过思考的欲望。这个时间爸爸妈妈就要说,“虽然那个东西不错,我们也愿意给你买,但要等一等”,让孩子的欲望延迟一下,延迟对他的心理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假设孩子想得到一个东西又能等待的话,就说明他有能力控制和管理自己。
李子勋支招:如何对待追名牌的孩子
社会就是一个名牌社会,很多东西都在创名牌,名牌首先是质量比较好,价格相对要贵一点,并不是说名牌的东西一定好,买名牌就是攀比,实际上现在的消费理念就是鼓励大家购买名牌。名牌有很多的前期投入和付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高,哪怕是铅笔芯,贵的有牌的,是不易折断的,柔性好,画出来的线流畅、美观,差的笔芯会急死人。现在国家希望大家消费,鼓励大家把钱拿出来流动,也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大家不能在生活上浪费,比如说大吃大喝,奢华,或者花在那种对别人不好,对自己身体也不好的消费上,那就没有意义了。家长也要适当的鼓励并挑起孩子的物质欲望,孩子的欲望减弱,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也会减弱。很多成年人懒散,得过且过,抑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往往就是欲望不够所致。贫困家庭长大的孩子对钱的欲望很高,刻苦学习,通过考大学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就强。要保持孩子的欲望就不能完全满足孩子,让孩子经过努力自己达成愿望。
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吃饱穿暖就可以,一般的孩子不会追求名牌,名牌观念是大人或社会给他的,大人可以不去处理这样的东西,不给他买就行了。十二岁以前的孩子并不是那么坚持,大都人云亦云,同学买了一双鞋,他说好,就想买,爸爸妈妈可以买另外便宜好看的东西给他。但是到了十二岁以后,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父母就要开始尊重他的感受了,如果他的环境里都是穿名牌的人,家里经济不困难,满足他的欲求也是对他自尊的保护。因为对个性怯弱的人,贫穷会使他失去自尊。对个性很强的孩子,贫苦却是他最好的动力。其实每个孩子都会在社会化过程中与自卑作斗争,困苦的生活会让有的孩子变得更强,成为杰出的人,也可能让有的孩子因此抬不起头,成为自卑的人。
当然,花钱的事情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体,人最重要。比如说有的人非常累了,都走不动了,还要去挤公车,如果他没有经济负担的话,就没有必要这样去省钱。第二,钱是重要的,花钱要花得有价值。比如说你是篮球运动员,给你买弹跳性和合脚性都很好的耐克运动鞋,帮助提高篮球技术,是值得的,但如果什么运动都不做,只是为了穿名牌,非要耐克,就是没有价值。就这封信看,父亲同意给他买了尼康相机,过问一下他喜欢摄影,用尼康做了摄影没有,是不是到野外采风了,有没有研究摄影技术,看类似的书籍杂志。如果他没做过,只是觉得尼康好,就买了,现在又要买DV,父亲就要拒绝。总之,对孩子小时候的欲望,大人可以做积极的引导,到了青春期以后,大人要更多的去考虑孩子的感受。
有一个读高二的单亲家庭的男孩想买名牌衬衣,大概需要近一千块钱。他身边几个朋友都买了那种衬衣,他也一定要买。他十六岁了还没有一件像样的衬衣呢!妈妈过去总在小摊上买减价的衬衣,他现在是高中生了,一定要有穿得出去的衬衣。妈妈说好吧,跟孩子去了大商场,一看价钱就吓了一跳,坚决反对。儿子觉得妈妈不关心他,和妈妈的关系变得很不好,甚至用不学习不做作业来对抗。我跟这位母亲讲了这个技术,妈妈回家后就答应存钱为他买衬衣。妈妈开心地说:“我们每个月存200块钱,存四个月,到第五个月我就可以给你买了!”孩子很高兴,与母亲关系好了,学习又开始用心了。过了两个月,孩子看着每天为钱精打细算的母亲说:“你不要存钱了,我现在不想要那件衬衣了,我看到一件八十元的衬衣,也很不错,我要那件。”孩子跟妈妈关系好了,就会心疼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