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生平:
徐庶(?-230),字元直,豫州(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某士,后归曹操。
正文:
古人云“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来表达母亲教育对孩子成长、品行形成的重要性。在古代,女性的的主要职责是传宗接代、相夫教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母亲的影响极大,母亲教育孩子知书达理、孝敬父母、有爱兄弟,那么家庭就会和睦、人与人相处就会和谐,家家如此则天下也将太平。
今天看三国演义,刘备屯居新野,徐庶来投奔,在对阵曹操时,为刘备出谋划策攻下樊城。徐庶被人称为奇才--“军事中的武将,武将中的军事”,他文武双全,深受刘备器重。但曹操设计软禁徐庶的母亲,其谋士程昱(徐庶好友)模仿徐庶母亲的字体诱骗徐庶回到许昌,希望其为曹操卖命。
徐庶才能确是难得,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他的母亲徐氏。曹操在抓到徐氏时,想让她写信给自己的儿子,弃刘备而为自己所用,但徐氏说曹操是逆贼,刘备是汉室宗亲、仁义之君,她不会让自己的儿子为曹操卖命。曹操大怒,险些一怒之下杀了她。徐氏的这份勇气、忠义,让我深受折服。
但因为程昱模仿徐氏的这封伪信,徐庶最终还是回到了许昌。见到母亲时,徐氏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责备儿子不辅佐仁义之君而回许昌,直言日后无言面对自己的儿子。在徐氏看来,忠大于孝。读书明知,应志在四方,建立一番伟业,更应投身明主、忠心耿耿,不能应所谓的“孝”而放弃“忠”。面对母亲的责备,徐庶誓曰不为曹操献一计,因此也有流传至今的谚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家庭的教育,父母的影响,对孩子而言,何其重要。试想,有这样的母亲,何愁孩子不会优秀?所以,我们现在总说“熊孩子”,往深处想想,其根源,其实是“熊父母”罢了。保持自身的进取、奋进,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一种对孩子的教育和传承,仅以此文,鞭策自己,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