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是一件常见的事情,针对孩子的“撒谎”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
无论在家庭生活还是幼儿园生活中孩子都会存在“撒谎”的现象。
那么孩子的撒谎一般有两种:
一是,孩子常常分不清自己想象与真实的事情之间有什么不同。
二是,孩子害怕说出真话以后得到惩罚。
朵朵说和其他小朋友说:“昨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大超市买了番茄味薯片和巧克力。”
之后明明又和其他小朋友说:“我昨天也去了大超市买了大面包和番茄味的薯片。”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都再说:“自己去了超市。”
第一个孩子朵朵昨天确实去了超市买了番茄味的薯片和巧克力,那么接下来的小朋友由于从众的心理导致的“撒谎”,分不清想象与现实做的事情导致混淆。
有一天我在走廊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女孩手放在背后往前跑。我问她:“宝贝你的小手里面藏着什么啊?能不能让老师看看。”
小女孩慢慢的把自己的小手打开,原来里面是两颗糖果。
我蹲下身问她:“你的糖果是哪里来的呢!”
她悄悄地告诉我说:“是老师之前发给我的糖,”我就没有太在意。
过了一会,打扫保育老师跑过来告诉我说:“刚刚有一个小女孩在你的柜子前待了许久。”
等所有小朋友都去午睡时,我把那个小女孩叫了过来。我问:“宝贝你的糖果,她们是哪里来的啊?”
她双眼睁大对我说:“是老师给我的。”后来,我跑去看了一下监控,这个女孩在我的糖果柜前已经站了很久而且顺手拿了几颗糖果在自己口袋里。
我把那个女孩抱在怀里问她:“宝贝你的糖果是不是从老师的糖果柜里拿出来的,你很想吃糖果是吗?”
她坚定地说:“我想吃糖果但是我没有从柜子里拿糖果。”
“好的,宝贝。我猜你一定喜欢糖果,但是我希望你能告诉我一下你喜欢的口味。”我问
“老师,你会生气吗?”小女孩意识到了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我轻声地说:“宝贝如果犯了错误主动承认我是不会生气的。”
那个女孩思考了很久,不知道在想一些什么。在我没有看监控之前我根本不相信乖巧的女孩会有这样的小举动。
过了一会,她跑了过来对我说:“老师糖果是从你的糖果柜里拿来的。”我并没有批评她,反而表扬了她知错能改的行为。
她也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放学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妈妈。她妈妈的反应和我刚开始一样,我的孩子不可能会拿东西的。
这个女孩的行为就是害怕说出实话得到惩罚,所以我并没有批评她。其实孩子撒谎也是分了几种类型,孩子常常分不清自己想象与真实的事情之间有什么不同。
属于孩子无意的行为所以经常说“假话”自己都不知,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
那么如何预防孩子撒谎?
1.宽容倾听
(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不要过度批评。)
2.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比如说:你就是个爱撒谎的小孩,你只会撒谎等等这些伤害孩子的话语只会让孩子贬低自己越来越失落。)
3.惩罚和补救的行为
(所谓的惩罚不是打骂孩子,给孩子一个补救的机会。比如:孩子把书本弄坏了,家长可以让孩子拿胶水粘起来。)
4.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做榜样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自己都说话不算数。)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画什么她就成什么。”
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家长在一起,当发现孩子“撒谎”的现象,不要只是责备。要正确引导,无论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谎言,给孩子一次改正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阳光底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