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僵尸会浮现在眼前的画面是僵硬与冰冷了且一动不动,失去了可以跳跃的细胞和那份灵动的生命力。
而生活中的我们虽然有跳动的心脏,却过着躺平的生活,像一具活着的僵尸。
那原因是什么呢?最大的可能我们的思想变成了僵尸。
有这样一则脑筋急转弯:
一名杀人犯被判处死刑,他必须在三个房间中做出选择。第一个房间是熊熊的烈火,第二个房间里有一群枪已上膛的杀手,第三个房间里是一群三年没吃过东西的狮子。
哪个房间对他来说是最安全的呢?
不知道你看完这个脑筋急转弯,根据脑海里出现的画面,会根据什么做出选择?
如果是自己的话根据自己想象的痛苦画面的感受,还是想反正都活不成,随便哪一个?
答案其实很简单:他应该选择第三个房间,三年没有吃过东西的狮子早就饿死了。
这个脑子急转弯,让我感觉很有趣,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思维越来越像一个僵尸,因为不愿意在去深入地思考超出常识以外的事情了。
如果你愿意在业余时间拓展下思维可以看下这本书,书名是《如何证明你不是僵尸》,这本书很薄,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深奥的知识理论,是由一个个看似平时都听过的小故事组成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社会学博士,哲学研究学者,杰里米·普特朗姆。作者在1997年参与创立《哲学家杂志》,而本书也是从28个哲学难题出发来拓展思维,让我们摆脱浅层次思考,从两难困境开始,提升认知的高度。
一、打破我们的思考方式,改变自己的认知
我在一座30层的写字楼里工作,而让大家痛苦的是每天去挤电梯,很多人会认为挤电梯是正常的事情,想不挤那么就要提前出门,这样就不会在电梯高峰期乘坐时,出现拥挤、迟到等现象。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爱洛伊丝住在大厦的30层,而他的家庭教师住在同一座大厦的1层,每天晚上7点家庭教师去给她补课,可是每天还是迟到,这样爱洛伊丝很不满意。家庭教师的解释是,每次乘坐电梯时,电梯似乎总是朝着反方向移动。
这是为什么?是电梯真的出故障了吗?
物理学家马文·斯恩特和乔治·伽莫夫提出了“电梯悖论”。
首先我们要清楚家庭教师所在的公寓是最底层,而当他想乘电梯的时候,往往电梯是正在上行中,他在等待下行中。而对于爱洛伊丝而电梯正是在上行中。电梯大部分时间是在运行中,并不是在每一层随时等候乘电梯的人,并且在时间还会出现,每层都有要上和要下的乘客,这就在时间上加以延长。
所以,他们所处楼层不一样,看到电梯的指示也会不一样。
生活中的我们也是这样,当我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的时候,角度便发生了变化,而我们大多数人也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进而发表言论,让一些不同位置上的人不认可,不理解,或是形成冲突。
就像这个世界真的是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吗?全世界的国家都会认为乌鸦是不吉利的吗?当然也不是。
常识上的认知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常识性的认知让我们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实生活中还会有我们不知道的另一部分,所以,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不能只是从我们知道的几个点去想问题,而需要展开或是换个方向再深入地去研究下问题的可能性。
二、轻信是人们的一种本能性的常识
伯特兰·罗素说:“人是轻信的动物,必须相信点什么。如果这种信念没什么好的依据,那坏的依据也行。”
前些日子办公室斗争很严重,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为茶余饭后加了不少佐料。可是风平浪静后,人们依然会道听途说,没有真的事情,假的可以听一听,讨论下。
当一些事情变成乌合之众的时候,往往真假难辨,如果你不想随随便便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除了思考方式以外还要加强我们的心智成长。
豪尔赫刚刚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小镇有一群诡异的家伙,自诩“捉鬼队”,便认为豪尔赫是一具僵尸。不管他如何解释自己不是僵尸,依然不能改变“捉鬼队”那些人的想法,
“捉鬼队”给出的解释是僵尸和人一样,唯一区别是僵尸的内心是死的,没有感受的,而人是有的。于是豪尔赫还是被处决了。
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因为他遇到了哲学家所谓的“他心问题”,简而言之:鉴于无法得知别人的内心状态,我们怎么才能确保他们是有心智的?“人能展现某些行为”,似乎不能证明他们有心智,因为机器人也能展现同样的行为,但是它们没有心智。所以这些人认定豪尔赫可能是机器人。
所以豪尔赫正面回答很容易被驳回,但是如果他是机器人那么活与不活可能也没有区别,因为出来人也感受不到疼痛感。
这就像一个正常人与一群精神病人在一起,那么正常人可能被判定为是精神有问题的那个人。所以人的成长不仅是思考的方式也是心智上的一种成长。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所以人生处处是成长,时时刻刻在成长。
三、现实与信念并不冲突,但不能完全吻合
苏格拉底说:“我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此乃真知的意义。”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卫和尼古拉深陷爱河无法自拔。经过一段恋爱期他们意识到爱情不可能持续到永远,因此他们很焦虑。这时天使出现了,和他俩做笔交易,如果两人分开20年,并在此期间没有任何联系,且不能中途改变主意,天使便会解决死亡问题,让他们两人永远在一起,同时天使也保证在这20年里他俩都不有任何改变。
如果是你,你会接受这笔交易吗?
其实这个回答没有什么正确答案,因在条件里出现了永生,我们都愿意相信相爱的人在一起可以永生,可以永远地幸福在一起。其中的问题是“愿意相信”和“真的相信”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分开20年,期间会有痛苦和思念,但结局是美好的,却不能代表结局后发生的其他状况的出现。如果不分开,也不代表就不能幸福地在一起,但是面临终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
有信念是美好的,是一种精神力量支持我们的生存下去,但是只有信念却看不到现实生活中的残酷,依然会存在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信念是否会坚持下去。
现实和信念就像事情的两面性,开头和结尾也许会重合会一致,但是在大部分人中过程往往是现实打败了信念。这边让我想起了罗曼罗兰的那句话: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现实与信念并不冲突,但不能完全吻合。而我们可以做到不忘初心,尽力而为就好。
如果你有时间,愿意在游戏中进行新的思考,多些新的认知,可以看看这本书《如何证明你不是僵尸》,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疑惑都是从讲故事开始,从故事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多一些常识以外的思考,每个章节后面都有两个脑筋急转弯,寓教于乐。
如果我们不是思想的僵尸,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当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可能性,我们的生活会更像哲学,有些难以理解,有些趣味,有些真实,也会更加有色彩。
改变永远都是从思考开始,然后去行动,最后发现不一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