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每日一个教育学知识点中外教史论述题:陶行知VS杜威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外教史论述题:陶行知VS杜威

杜威是美国民主主义教育家,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等核心理论,致力于解决教育与生活相脱离、教育与学生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受杜威思想的影响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关于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同点

1.教育与生活关系上

都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二者都重视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都强调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他们希望教育中体现生活,生活中体现教育

2.课程内容上

都强调课程内容要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比如,杜威强调用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从儿童生活与课程的关联上,来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陶行知主张生活课程论,也强调儿童本身与课程的联系

3.教学方法上

都强调以做为基础,重视“做”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比如杜威倡导‘ ‘从做中学”,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

二、不同点

1.社会背景不同

杜威处在美国的安定时期,所以他本人倡导民主教育

陶行知则处在中国战乱时期,所以,他研究教育的立足点在于探索生计教育、探索如何使劳苦大众能受教育

2.“生活”含义有区别

杜威提倡的“生活”属于一种应然的生活,即民主的、稳定的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是一种实然的生活,也就是我们实际所处的生活

3.教育目的上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长”,教育只有一个内在的目的,即促进个体的生长发展,反对外在强加给儿童的目的。他很重视教育对改造个体的作用

陶行知则希望教育通过促进和改造人的生活,来改进社会,陶行知更重视教育的社会性目的

4.学校与社会关系上

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也就是说他更强调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是单向的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 强调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学校,一方面“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另一方面“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是双向的

5.教育方法上

二者虽都强调“以做为基础”,但做的含义不同

杜威的“从做中学”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既重视直接经验也重视间接经验的作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单中惠,浙江大学教授、杜威研究专家 记者: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有专家呼吁“要补读杜威”,认...
    你他娘的真是个天才阅读 628评论 0 3
  • 2010年在青岛教科院做第七期访学教师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发到一本《陶行知文集》,那是我第一次阅读陶行知。 此前我零...
    鶑鵅阅读 1,496评论 1 3
  • 昨天下午因为教研,6:10我才匆忙赶回办公室。一路上特别担心,如果同事都下班走了,刚满6岁的女儿就得一个人呆在...
    爱玩不学习阅读 417评论 1 1
  • 我的父亲嗜睡 常常梦到水城威尼斯 支一把炉子 在炊烟袅袅的船上 蒸一炉花生 他说你总是在岸上走来走去 观望着花姑娘...
    奈奈君阅读 1,243评论 0 1
  • 还是在做花季女孩的那年,我第一次“下海”了,真的,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替我的老师“下海”了。 那日,老师把我叫出去,...
    一路花花开阅读 29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