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真的老了,这是我最近几年的印象。她在55岁那年退休,苍老的速度更加明显。
一
妈妈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万能的。她聪明能干,简单的蔬果搭配一下,就给每天的餐桌各种惊喜。她用厂里寻回的铁丝、木板,为我制作学校课堂要求的手工作业。她还会用排笔写美术字、用刻刀雕窗花。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她代劳了我们班级的各种标语、装饰,让我在师生面前出尽风头。
当年,她还会用缝纫机,照着时装杂志、电影画报,给家人缝制衣服。她爱照相,家里就有显影机,收藏着好多锯齿的黑白照片。妈妈和她的闺蜜在操场上、在公园里、在影院前,或笑颜如花,或低首蹙眉。我想,这就是她们白衣飘飘的年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变得那么严厉。她催着我6点起床,让我端着凳子到院子里读书。她下班会带回来誊写在稿纸上的练习题,让我做完作业后再“加点料”。她关注我每次的考试成绩,老师仅仅让在试卷上签上家长已阅,她却每次洋洋洒洒写好长一段。
记得有一次,她看到我和堂哥在电子游戏厅里,她把我拽出来到大街上,不由分说抬手就给我一巴掌。她还会在我书包里翻出漫画书、故事会,劈头盖脸对我又是一阵训斥,不管我一把鼻涕一把泪,让我把书拿到院子里去烧掉。
那几年里,妈妈是忧心忡忡的。我似懂非懂地听说了“更年期”这个词,将信将疑爱絮叨的母亲是否也是到了更年期,比如她翻来覆去地总说关于持家的艰难,关于单位人事的复杂,关于婆媳矛盾的烦心。其实,我挺厌倦她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她怎么知道我在好多家长嘴里,也常被念作“别人家的孩子”。我有些烦她总念叨“别人的丈夫多有本事”,为什么别人说起父亲的憨厚老实,她却总是不以为然。
妈妈后来也说,小时候对我严厉得过分。她感叹着,如果对我没那么凶,我安稳地留在身边,其实比什么都好。
二
我选择去外地读书、工作,多少有些与家里隔开的味道。也许真像妈妈说得那样,我对在她身边的日子,都过得有些害怕。不过,我原以为仅是“距离产生美”,彼此相安无事就好,却不想到这些年里,妈妈对我温柔得有些过火。
她盼望着我什么时候回家,反复确认我哪趟火车,问我航班会不会晚点。会忙前张罗每次返京带的土特产。她学会了“淘宝”、手机支付,总说我一个人在外,为我在网上选购皮鞋、衬衣,为我置办被褥枕套。她学会了使用QQ,前几年又学会了微信,时不时给我发来一句“你在不在”。
妈妈退休那年,我已经工作三年。我宽她的心,今后再也不用起早上班了,她嘴上说着总算退下来了,眼神中还是流露出一丝沮丧。我感觉往年间那么强势的她,开始对我逐渐有些依赖,包括她和我商量打算去书法班培训,准备跟人学习太极拳。她尤其变得喜欢来北京走动,她嘴硬敷衍我,说是带着侄女来北京见识见识,自己却每次比谁都还兴奋。
三
妈妈说,来北京就想为我多做一顿饭、看看我过得好不好。她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又是煮粥又是蒸馒头,为我做饭。我有些懊恼,责怪她起得太早,会影响我消息。第二天,我又看见她悄悄地起来,仅靠着窗外的路灯,一个人光着脚、蹑手蹑脚地摸着墙到了厨房。我为昨日的求全责备而无限懊悔。
妈妈来的时候并不是北京旅游最好的季节。我陪她看天安门、陪她看升旗,我看见她唱着国歌热泪盈眶,我说你在城楼前和主席像合个影吧,她掏出老花眼镜,正经地站在了镜头前。我好多年都没看见她那么严肃过。
我带她去龙庆峡看冰灯。料峭的北风中,她用围巾裹着瘦弱的身体,跟我说着“不冷”。一阵寒风吹过,我看她在寒风中禁不住发抖。我才注意到以前强悍的母亲,现在也变得如此娇小。
我答应过她,不让她在北京花钱。到了临别送行,我让她站在门口先别走,我慌忙地在屋里翻枕头、被褥、抽屉,没有发现她留下的任何现金,我才长舒一口气。
在机场告别后,我的手机收到妈妈的短信:
“儿子,我玩得很开心,真的。进屋过道的柜子的抽屉里有2300元是留给你的,没有带多的钱了,这只是一点心意,一定要收下。”
读到这个短信,我还在地铁里,眼泪再也控制不住。
我不知道她的钱包里还剩下多少,我猜这些钱也许就是她来趟北京后,钱包里剩下的所有了。就好像小时候的餐桌上,她总把肉挑出来都夹给我。她在这次又把剩下的钱都留给了我。
我想起妈妈在的几天,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恍如还像儿时。在这里的几天,她听说我想吃粉蒸肉、糯米圆子,盘算着去市场买菜的兴奋劲;她跟着我走过大街小巷,听我讲述城市的一切,脸上的各种好奇;想起她听我说起办公室里的婆婆妈妈,她听得饶有兴趣,还一本正经地瞎出主意。
四
母亲离开北京的那几天,我才体会到“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样的忧虑从昔至今、绵延不断,是始终放不下的牵挂,是对子女关怀的习惯。这些年里,我们相互关心、彼此折磨,也相互猜忌、默默和解。
这些年里,我们试图表达心意、抒发感情,却急躁地忽略掉彼此的感受,连对陌生人的那份耐心都比不上,不顾一切把对方伤害得伤痕累累。
这样的道理,其实我也懂。这样的体会,我却醒悟太迟。
我想起外婆去世时,妈妈哭得歇斯底里。她后来跟我伤感地说,连回娘家的由头也没有了。我想,我读到母亲离京留下的那条信息,心中的心痛与悔意是不是也一样。
总说“养儿才知父母恩”,却不料年华老去恩难报。时间都去哪儿了。三十年多年的岁月,我看似在长大,慢慢读懂母亲的一切,明白了环境的制约、懂得她承担的责任,妈妈却在匆匆地变老。
我们都不善于表达,对于关系最亲密的人,尤其变得口舌拙笨。我们想表达爱意,总是词不达意。我们想表达关怀,常常手足无措。所以,我们有了各种的伤害,难以避免各种摩擦。不过,时间都去哪儿了。我终于在异乡学会与母亲主动和解,却不料每次总是相聚匆匆,几句温情的嘱咐到嘴边又怕矫情,与母亲的缓和也是浅尝辄止。
还是很庆幸能在现在开始读懂母亲,即使还有相隔千里的遗憾,也但愿一切还不算晚。(完)
P. S: 以此文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愿所有报母恩情从来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