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王和小唐都是公司的老员工。
公司决定从两人中选择其一代表公司参加一个项目交流会。
这个项目,公司志在必得。
小王处事稳重、为人圆滑,就是长相差了点儿、口音重了点儿。
小唐虽然耿直,很多事情脑子不会转弯,但形象气质不错,还是播音专业出身,声音好听、台风稳健。
公司李总略一衡量,当即决定让小唐去参加交流会。
李总想,派去的人就是公司的面子,第一印象要好,只要把稿子准备妥当,让他背熟了就行。
很快到了技术交流会当天。
一切如李总所料,帅气的小唐一上台就吸引了台下众人的目光,磁性饱满的声音回荡在会场,整场演讲下来十分顺利。
可万万没想到,提问环节出了岔子。
一位人品刁钻的评审问:“我们听闻上周贵公司有批产品因为延误运送,给客户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小唐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只迟到了一个小时啊,车坏在半路了谁也没办法呀,客户还把地址填错了,总有我们考虑不到的意外情况出现,这也是正常的,我们日常运送很少出问题。”
与此同时,公司里正由小王主持进行运送延迟事件的讨论会。
小王说:
“延迟运送的确是我们的失误,造成客户的损失我们更应该承担责任。”
“虽然运送员在确认人身安全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就近站点派送车辆进行交接,虽然客户不小心把地址写错了一个数字,出现延误,我们仍然责无旁贷。”
“虽然客户体恤最终拒绝了我们的赔偿提议,但我们引以为戒、即可作出改善,我们已计划在那处事故频发点附近设置新的站点,且事件发生24小时内增加了语音、文字双重确认地址的运送规则,相信这样的问题会得到妥善处理。”
运送事故被妥善解决,可交流会上,公司与项目失之交臂。
小王一上来把责任主动扛起,树立起公司负责人的形象。接着不着痕迹把意外因素客观摆出来,让人心中不忍指责,最后再说公司已有建设性改善,摆出公司管理高效、眼光长远的姿态。
而小唐,毫无逻辑、开口就是推卸责任,却没意识到这会让公司遭受指责。
李总大呼失策,如果这次去的是小王,项目肯定到手了!
很多时候,比声音好听更更重要的,是说话好听。一个会说话的人,比空有一副好嗓子好外貌要重要的多。
2
几年前,我去广播电台参观学习,刚好赶上一位年轻的男主播在直播一档音乐节目。
男主播声音富有感染力,透着掩饰不住的阳光活力,虽又小小桀骜,但被暖洋洋的声线包裹,让人感觉舒适。
节目进入下半段,男主播开始介绍歌手蔡琴,娓娓道来,偶尔俏皮。
可即将进入音乐前,他说:“虽然我不喜欢蔡琴,但还是把这首歌送给大家。”
本有些傲气的情绪,搭配此刻略带调笑的口气,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拧起了眉头。
节目扬起的音乐很美,蔡琴动人的嗓音回荡在录音棚,可我对这期节目的好感度瞬间跌落到谷底。
男主播一定不知道,他这句自以为俏皮的互动,引起了多少听众的反感。
我们喜欢听一档节目,一定不仅仅因为主播动听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这动听的声音所诉说的内容。
不会说话,再好听的声音会被我们的心理丑化。
3
济南在某语言培训机构。
贾老师和伊老师正在竞争首席培训师的职位。
两人实力相当。
可拥有多项专业证书、音色独特动听的贾老师,却败给了非科班出身、声音略逊一筹的伊老师。
贾老师不服气,跑去质问校长。
校长笑笑,只交代贾老师去伊老师课上旁听一节。
课上,伊老师正跟一位方言口音严重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纠正发音。
贾老师当即翻了个白眼,心想:“这样的学生最难搞,怕是一个小时都改不过来一个音吧。”
却见伊老师拍了拍学生的肩膀,说:“发音基础比较薄弱,但比我前天教的那位同学好一些,他两节课才把一个音改正过来,你一节课就差不多。”
听伊老师这么说,原本有些没底气的学生眼神里瞬间有了光彩。
经过10分钟,学生终于磕磕巴巴把正确的读音完整读下来一次。
在旁听着的贾老师已经有些不耐烦:“我的天啊,终于读对了一次,听着都累死了。”
许是听见贾老师不耐烦似的叹气声,学生又一次有些泄气,胆怯地问。
“老师,我是不是,太笨了。”
却听伊老师激动地说:“太好了,读对了,对了第一次,很快就会对第二次。很棒,我们的努力有成效了不是吗?”
学生顿时情绪高涨起来。
令人惊讶的是,一节课下来,原本只能完成一个字音纠正的学生,竟然超额完成了两个。
看着学生欢快下课的背影,贾老师陷入了沉默。
两人明明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可贾的话听起来是指责,伊的话听起来确实褒奖。
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效果完全不同。
贾老师醍醐灌顶,对伊老师心服口服。
声音好听的人很多,说话好听的人却难得。
好的声音可以为说话加分,却很难弥补说话难听。
好的说话技巧让人舒适,有时候比声音动听更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