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约四五年前开始,单位的年会节目,我每年都得上。全单位算下来有1000多人,50多家分公司,每年的年会节目对标的是中央电视台春晚的感觉,足足有4个小时,大约30来个节目,后来逐年精减,压缩完以后也有十六七个,大约就是五六家机构合起来共同演一个节目,有歌曲,舞蹈,相声,小品,诗朗诵等等,算是所谓共同构建家园文化,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的具体表现。
我每年负责的节目都是语言类的,就是相声小品那种,自己编,自己导,也演过一两次,但大多数都只负责幕后工作。每到年会,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10几分钟的剧本至少要改20次以上。因为节目总导演不让过,倒不是因为他难为我,是因为台下前三排的观众是董事长和各位老总,节目好不好看不重要,表达的观点一定要正确。正如他总跟我说这么一句话,“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语言类的节目如果太平庸完全没有笑点,讽刺得太夸张又有损单位正面形象,尺寸非常不好拿捏,比如有一年我剧本里写到员工面对“开门红”的任务所面临的压力,设置了几个包袱,但是这个任务的事就不能提,根本过不了审,我很困惑,不是说好了艺术源于生活么?而且一个普通的单位用这么上纲上线的么?但是没办法,只能把精心设计的段子忍痛删掉。
所以所谓的自由创作不是完全的自由,它都是必须在一个大的框架内,能在规则内还能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是高手。比如都说现在春晚,相声小品大不如从前了,但你看沈腾和小岳岳还是能在那些小角色上下功夫,包袱埋得也特别好,照样让你捧腹大笑。
所以我倒觉得,这种带有限制的创作自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必说家国情怀,更不必谈政治传统,其实简书这个的平台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这里更像贴了《茶馆》里的那张字条,“莫谈国事”,如果有简友热衷于分析国内外政治形势,完全可以到知乎、头条上去指点江山,大放异彩,这里可能就是一群单纯喜欢文字的人相互交流的一个港湾。你当然可以畅所欲言,但必须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
很多人,包括我认识的一些简友表示对这里很失望,犹豫着甚至已经要退出简书这个平台,因为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有太多的禁语抑制了他们思想深处想表达的渴望。
虽然惋惜,但是我对创作者和简书平台都表示理解,有个词叫顶层设计。我们所处的位置可能看不到整个事情的全貌,比如我在排年会节目的时候,我只考虑节目是不是好看,我的理念有没有传达到,但是领导层考虑的是这个节目传递出的价值能不能让全体员工积极向上,对社会有没有正面的影响,我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我们单位的节目居然还会在市电视台综合频道转播,这涉及到品牌价值和企业形象问题。
想起一部美剧,《绝命毒师》的衍生剧叫,《风骚律师》,那个叫索尔的律师,极度聪明,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了一所著名律所的合伙人,但是他看到律所的广告太过于枯燥陈旧,就是单纯的一个声明,效果太差,但是他多次建议更换广告都遭到拒绝。于是他就自己花钱自己出演拍了一条极具创意的广告,特别接地气,然后偷偷联系电视台播放,结果前来咨询的热线电话被打爆了,招徕的生意订单目不暇接。
但是他的老板被气炸了,原来,索尔看到的只是眼前的蝇头小利,公司90%以上的业务都是大的集团客户,这些大客户看到律所的广告非常滑稽,毕竟律师这个行业最要求严谨,所以直接取消了跟这个律所的合作。
所以有时候我们抱怨的限制自由,更多时候是我们不知道顶层设计的初衷,规则的设立本身就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
绝对的自由不是自由,想想藏在网络后面的键盘侠就知道了,当没有一个框架和指引来把控系统,疯子和天才会一同到来,而大多数普通人不过是一群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保不齐又会出现什么所谓的新思潮,人类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种黑白颠倒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