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春节,我过过;今年一個人的聖誕節,也过了。
树上春树在《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中这样描述:“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当然就不必费此操办了。只要我默默递出酒杯、您接过静静送入喉咙即可,非常简单非常亲密非常准确。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居住在语言终究是语言、也只能是语言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将所有事物置换成另一种不带酒意的东西才能表达出来,我们只能生活在这一局限性之中。”
威士忌一词源自凯尔特语(Celtrics)中的“uisge beatha”或者“usquebaugh”,意为“生命之水”。
依照产区、使用原料和酿造方式的不同,威士忌也分为很多种类。而在形形色色的威士忌中,苏格兰威士忌便因其口感、香味的微妙而称誉全世界,也是全球最畅销的威士忌。所以我用英式的写法Whiskey,权威嘛!总要给点面子。
树上春树除了跑步,黑胶唱片,就是威士忌🥃。
你的人生三件事是什么?
于谦老师的大家都知道了:抽烟,喝酒,烫头。
我是吃饭,睡觉,喝酒。
简单明了。
人们常说男人这种生物比女人更脆弱,只不过是伪装着汉子的品格,于是可以说是“粗糙却又脆弱”;
那么我们女人呢?
天性赋予的柔柔弱弱,哪怕如今的女汉子,也不过是为了维护高雅的质感,而强撑着汉子的快感。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需要的不过是心灵相通的沟通。
需要理解却又害怕放下身段,需要呵护却又舍不弃尊严而敞开怀抱;
羞于热泪盈眶的感动又讨厌深情脉脉地说点什么。
所以男人们喜欢酒,尤其是烈酒;女人喜欢购物,尤其是奢侈品。
与其用购物的钱来换取快感,我会用酒来解决。
起码看上去纯净透明,品起来又刺激干涩;尤其是烈酒,含着万语千言,一口饮尽,很像自己。
酒精是毒品,某种意义上的确是的。它催情,纵欲,霎那间也许就完全失控。
对我而言酒精更像是药,它安慰,迷离又扑朔,扰乱你正常的思维保护机制,放松下来的同时可以理解自己。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是尼采眼中的聪明人,我也不过是信仰的追随者,尝试着:
脑子清醒的时候做事;脑子不清醒的时候看书;不知道的时候,喝酒。
每次都多少有点儿结果。
比如今天的小文。
负面影响就不用自黑了,毕竟过节,感觉上还是正能量不错。
我还没有去过美丽的的苏格兰,那个对威士忌🥃有绝对话语权的地方。
威士忌(Whiskey),朗姆(Rum),伏特加(Vodka),龙舌兰(Tequila),白兰地(Brandy)中文统一成为“烈酒”,这一系列的的酒都是经过长时间酿造,经过蒸馏之后产生的烈酒,出于其过程,在西方我们口中的烈酒也是“Spirits”灵魂的意思。
“灵魂”是生命的精髓所在。
尤其在西方的圣诞,相比中国的春节这里的灵魂更需要安静。
人们不看春晚,没有鞭炮,店铺政府全部关门,回家与家人团聚,去教堂祈祷,辞旧迎新。
每个人的体内都藏有灵魂,威士忌🥃被称为酒中的“生命之水”早期只是单纯指“酒精”这种物质本身,在人们刚发现蒸馏术时并不了解这种新技术的原理,因此误以为酒精就是种从谷物中提炼出来的精髓,如同我们所谓的灵魂。
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时间与岁月。
正如我们的生活。
没有人真正的喜欢孤独,而享受得起寂寞;
不过是岁月蹉跎,灵魂摆渡,驯化的快活。
“多数人以为年头越多越好喝,但并非那样。既有岁月使之得到的,又有岁月使之失却的。蒸发有其增加的东西,也有减少的东西。终究不过是个性差异而已。”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岁月对于威士忌来说也是有失有得,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生活模式就是:
失失,得得,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我有故事,
你有Wiskey吗?
稍加一点冰……
Merry Christmas .
Buon Nat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