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阅读的意义在哪里?这个问题也许应该放在最前面提出,但因为“阅读有好处”基本是共识,我们搁置了它。可事实上,人们所期待阅读能带来的好处和它真正能起到的效果经常并不一致。
阅读能提高成绩吗?
阅读能提高成绩吗?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或家长,这一定是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事实上,即便在图书资源已经颇为丰富的学校,《小学生作文400字》等作文辅导书也始终占据着借阅排行榜的前几名。所以很多孩子读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直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迅速提升学习成绩。
其中,与阅读关联最紧密的就是语文成绩。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阅读和作文始终是重中之重,而写作能力又必然建立在阅读带来的积累之上。
其次,阅读能力在更广的意义上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之一。一些稍显极端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小学生之所以在低年级时考试成绩很差,是因为“考试题都看不懂”。长远来看,学习各个科目,乃至于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也都需要足够的阅读能力作为保障。
但是,如果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阅读的主要目标,造成的问题也许比收获还多。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正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只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新鲜和快乐,而不是早早地为他们设立目标,相反则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举例说,读书之后写读后感,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过的经历,一旦带着“读后感怎么写”的考虑读书,学生就会觉得反感,能感受和吸收的知识反而变少了。
阅读能改善性格和人际关系?
在我们以往的传统教育中,授课教师作为一名管理者,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约束和震慑学生,很多老师甚至希望学生能够怕自己,这样他们才能更规矩,更遵守纪律。但在教学之外“另起炉灶”的阅读中,孩子发现自己的表达可以更自由,师生关系也有了更丰富的表现,亲子关系不也是如此吗?
在阅读中,读一本书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也是让孩子的情感有抒发的通道;不管是师生一起阅读学习,还是父母与孩子的亲子阅读,阅读最重要的未必是读了什么,重要的是孩子和我们之间彼此交流陪伴的时间和情感沟通。
孩子的成长,好的教育,都应该包含多个方面,优质的阅读对于提升写作能力,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乃至于情感能力的作用都是不容小觑的。
自古以来,改变社会的,促进社会大踏步前进的都是一些饱读诗书的人,因为他们能够敏锐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方向,也因为他们有过人的坚强意志力,更可能的是因为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是为了自己更为了天下苍生,因为他们看得更远更深邃。所以,家长是否需要调整我们自己的教育观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将他们引向更远、更好的未来。
孩子,教育,读书,不求所得,因为所得流淌在未来的时光里,乍看之下,好像读书能即时变现出来的很少,实则在读书的过程中,它已经开始随着时间慢慢地融于小读者们的血液中,深入到他们的气质里,更体现在生活中他们的一言一行里。
(关注“青枣读书”领取《VIP1对8阅读能力训练》体验课,微信ID:qingzaodu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