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Linux桌面版
不知不觉我使用Linux已经超过了三年,这三年我从大一的懵懂新手成了一个能够手动安装图形界面的熟练使用者了。一年前我以为自己不会再折腾了,写了一篇文章作为总结,但是没想到这还不是结束,在寒假我折腾了archLinux半个月,将硬盘管理、挂载、xorg、驱动方面获得了一次提升。这估计是我最后一次总结了,大学已经将要结束,以后应该没那么多时间去折腾了。
初识Linux
08年时,我在六年级时家里买了电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只会玩玩4396小游戏。预装的趋势杀毒软件提示过期,我就傻乎乎的把他删除了,随后就是电脑中毒崩溃。没法子,只能找电脑店的员工上门维修,这点上联想的售后还是没得黑。不过所谓修电脑,其实就是利用联想自带的系统还原来重装系统,但对于当初的我还是很厉害的。
后来我买了一张ghost光盘,那已经是初中了。利用那张光盘,我将家里的系统从崩溃中拯救出来,从此走上了折腾系统的不归路。不知从什么地方,我听说了Linux的历史,从此对这种自由的精神所吸引,但是在12年时的Linux实在难装,那时我还不会U盘启动,又是高三了,最终还是只能在虚拟机中一睹Linux的风采。
艰难的初学者之路
不知不觉我进入了大学,由于自身兴趣,我选择了计算机系。我本以为大学会有Linux的课程,但是没想到反而很多课程的软件只有Windows版本的。那是15年,Windows10出世了,一开始我是很喜欢这个全新的Windows,优雅而又一脉相承的界面风格。但是随即我被其捆绑的大量软件所恶心到了,再加上进度提示成迷的更新,以及臃肿的VS。让我再也爱不起这个我用了8年的系统,也让我燃起了使用Linux的热情。
在这里不得不吐槽,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只有Windows版本,连IOS的都没有。尝试了几次Ubuntu之后,我被没有网络和Ubuntu简陋的见面所劝退。终于在大二下,校园网转为拨号网络,并且Windows下GCC的安装简直缓慢,我终于下定决心转到Linux。之后就是不停的换用发行版,Ubuntu、麒麟系统、centos,最后选择了deepin这个界面上无可挑剔的发行版。
但问题来了,界面过于方便,导致我很少使用命令。为了记住命令我看了三遍《鸟哥私房菜:基础篇》,做了二次笔记,看了一个视频教程。并且Linux表面上指令安装,但其实软件包名字还是自己寻找,一开始不会用debian的wiki都找不到软件用。安装个jdk都花了好几天,这样的折腾一度让我怀疑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疯狂一次,极客到底
此时我面临两个选择,回到Windows,一切都是熟悉的样子;第二死磕Linux,为了自由和开源的精神。在大二下,我选择了死磕到底。为了更好的使用命令,我不再使用图形的文件管理器,并且开始疯狂逼自己使用vim并且自学vimscrip。在使用一个月后,我终于能够在Linux完成日常工作了。
接下来就是git,无人不知的开源社区。看了两本关于git的书,和一遍视频教程,做了两次笔记之后,终于能够将工作文件保存到git上了。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被劝退,被各种命令劝退,也看到了王垠的文章,对是否坚持Linux产生了怀疑。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坚持Linux,并且也获得了成长。vim模式让我写代码效率得到了提高,命令行让我能够从底层学习语言的实现,并让我对计算机更有兴趣了。
折腾不止
从这时候开始,我就开始了无限折腾发行版本之路。最后arch让我成长了,从磁盘管理开始到图形界面安装和切换,从服务管理到配置文件和日志管理。但是最后我还是放弃了arch,它过于激进的更新策略和不稳定性并不符合我的口味,我还是更喜欢debian系列的稳定和易用,但是archwiki是真的厉害。
兜兜转转,在尝试了gnome、kde、xfce4、i3wm之后,我还是回到了deepin。原来一切都在最初的时候注定,我在各种发行版流浪一圈后还是回到了这里。
给新手的路线
- 在虚拟机中使用Linux,过一遍鸟哥的书,不求记住所有,只要有点印象
- 在虚拟机中安装archlinux,建议看着archwiki进行操作,安装几遍后磁盘管理和用户管理都熟悉了
- 虚拟机archlinux不安装图形界面,直接使用vim写C语言,坚持几周
- 在命令行中使用git,保存你的代码和笔记
- 安装Jdk,熟悉系统环境的配置,并理解系统目录
- 真机安装deepin,尽量多使用deepin做开发
- 最后使用arch作为最终系统,安装deepin桌面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