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约见的行家,终于在昨天通话。一个多小时的聊天,让我在一步步的拆解过程中,看到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我一直认为我和别人的困扰是不一样的,虽然文章《挥手告别,握手言和》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但是我自己一定有特殊的地方。
答案是肯定的,我具有典型的强迫症人格障碍症状,这是老师在分析问卷以及聊天之后做出的评价。我特意了解了强迫性人格的特征:
001 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想,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
002 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003 在众人面前十分拘谨,容易发窘,生活习惯较为呆板,兴趣和爱好不多,工作认真负责,但主动性往往不足。
004 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005 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006 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看完解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一份诊断分析,基本分毫不差。不管在旁人看来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上面的内容,在我最严重的时候,句句切中要害。
比如工作中很熟悉的工作,操练过很多遍,被领导同事认可过很多次,我依然对自己的能力持有怀疑态度。
比如想要给某人打电话,或者找某人谈话,总会提前在心里把双方的对话场景脑补很多遍,极尽所能的去构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比如我喜欢给自己制定条条框框的条款,未能正常执行,一种莫名的挫败感产生。最疯狂的时候,我看书,要先看封面,然后从书的“图书在版编目”这行字开始看起,如果不看,就觉得不完整,必须从头看起来。
比如我苟活人世这么久,确实不知道如何去交得那种深入人心的朋友。
比如………
这样的事情很多,可以用一整天记录。我慌乱么?害怕么?其实写文章的时候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因为老师说了一句话,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不要说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今天我不想去深度讨论出现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我只是想找到一种方式和这些不好的习惯说再见。
因为之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所以没有明确的方向。
但是经过这次约见,发现我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我不得不感谢自己,当时心一横加入了剽悍江湖,更感谢剽悍江湖,让我认识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更感谢阅读,阅读让我提升了认知,改变了很多想法。其实很多微小的习惯我没有从心里层面上解决,但是现在他们已经不复存在。
但总有一些问题根深蒂固的刻在心底,让我痛不欲生。比如我怎样结交真正的友谊,去获得那种源自心底的愉悦体验。
老师说,我像是一个把自己装在玻璃罩子里面的人,我和外界交流要用到扩音器,双方用尽力气的在沟通喊话,结果却仍然听不到对方的语言。时间久了,外面的人心累了,以为我不喜欢他们,而我总觉得,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呢?所以我认识了一波又一波的人,他们来了又走,不曾停留。
同样这个罩子不仅阻挡了我与人的交流,也阻挡了我与物的交流,所以我触碰不到这个真实的世界,才会觉得生活无趣和自己无趣。
其实最好的方式都是一场破罩之旅。老师分享给我一个方法,每天通过语音记录自己的所做的事情,并记录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在第二天的时候,去听自己昨天的所思所想,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突然觉得这与我最近的自我反思方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去观察自己的行为,去反思自己的额动机,去纠正自己的思想。而我在反思中,确实收获了很多。
人,最重要的是先觉察自己,认识自己,才能前进的更加快。这是老师说的。反思是个非常好的方法,其实我一直都在正确的路上前行,我要和自己的罩子说再见,与强迫性人格说再见,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