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听了一些写作课,有软文的、有新媒体的、也有销售文案类的,里面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自己写作的定位是什么,优秀作者们都有着自己的定位。让我不由感慨,“定位”这个概念从商业到个人已经是全民普及了,只是“普及”归“普及”,去思考和去践行上始终是另一回事。
基于这样的“作业”和“疑问”,我也在想,我写作的定位又是什么?我擅长写什么以及我喜欢写什么?
想着想着,追本溯源后我便发现自己好像突然忘了一开始想进行写的原因,这对于我而言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
我不太喜欢一些人在沉迷于某些事情的时候便将某个事物拔的特别高,以为什么都是一道通万法懂,又或者表达着没有这个事物的话生活便会出现很大的障碍。
写作、阅读是一个很优秀的品质与习惯,但同时我也看到身边有不写作或不阅读或两个都不的人生活依旧很饱满有内涵有质量,很是多姿多彩。这一切只是源于大家观察生活的方式不同,不要把这个事情上升到很过分的地步,我在网络平台上感受到了这样一些导向,如果是这样想的话视野依旧是很窄很窄的。
这种思维方式,将生活的差异性抹杀掉了,这样很不尊重人。
我很晚才意识到这一点,我也曾不小心陷入这样的狂热。我拿起了笔拾起了书,便认为你也该这样这样,殊不知这恰好是另一种认知障。而且这种认知障总是反反复复,出来又陷进去、每一次以为自己看得更远了,然后发现又被遮住了。然后就去写了一些没什么营养的鸡汤文,但发现那好像不是我真正想写的。那我究竟想写什么?
直到今天,我才拿起笔记录下这样的情绪,并想认真地回答自己一个问题,我自己开始写的原因。
自媒体是个好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我总感觉有一种推动着“大家加油去对外表达自己的心声”的魔力在,然后不管怎么样,写了就发,分享给大家,我觉得这是好事。然后写着写着就蹦着很多方向去了,树立了更远大的目标,我觉得这还是好事,这样能推动着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讲故事、论观点、卖干货。我们去学习掌握理逻辑、写大纲、讲故事、表达观点,论证观点的方法。写得更好,吸引更多的人看。我也是想这样的。
但我始终绕不开自己这一圈,这样的驱动好像不是我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不是我的源动力。
我一开始写的时候情绪并不是这样的,这不是所谓的成长而是我丢掉了一些很简单纯粹的东西。
一开始写作的时候,我是将其作为辩证思考的工具在使用。将内心还没有答案,或者一头雾水的事情敲在屏幕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将此刻看到这个问题的思考打上去,文字内容看起来有些散乱无章,但敲着敲着字面表达的意思就好像逐步的往自己一开始提的问题上靠,仿佛有另一个意识在操控着自己的双手替我答疑。
然后答案或许出来了,或许没有出来,但整个思绪便流畅了。一如今天一样。对,就是这样的。
我一开始写压根不是为了表达什么观点和记录什么事件,仅仅是为了将自己大脑中的思考活动可视化,这是另一种思维模式的具象化方法。而这个就是我那个很简单纯粹的东西。
将我们在一件大事或者小事的思维路径具象化,将大脑里零散的解决思路聚拢表达,这才是我热爱去做的事情。“思维路径”,我觉得我喜欢这个词。
这才是我想去写的原因,所以我打字快、文字记录快,都是在围绕这个需求所建立的,将瞬间的灵感完整记录,十来分钟千把字的输出对我自己而言根本就不是事,我享受那一刻的快感,文字只为自己而生。一如今天一样。
写作在这一刻,对于自己而言,就是一场自问自答的游戏。敲下这句,内心有一种解脱了的感觉,回归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而不是强迫自己去接受他人建议去立的什么目标。
如果写的不愉快了,还不如不写了。
个人自问自答,语言有些偏激,个人拙见,但写的很开心~
2018.06.13 九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