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SARS为什么会消失?——对微博大V“@荞麦chen”关于“SARS”病毒相关谣言的全面辟谣(第二弹)》(2020/01/24)

本文作者:

@公忠体国五十万 

@常戚戚压着坦荡荡 

@Honeym0n3y (第二弹新增作者)

导语:

对传染病,我们现有应对原则是: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这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记住!!! 



一、关于原文第1点——SARS存在与消失,和气温之间的关系。 

        原文第一点说的很清楚:“SARS的消失与升温有关,高温会降低SARS病毒的活性,从而抑制传播并降低传播率。但这个升温是否是主要原因,一直存在争议。” 

        高温确实是非典结束的一大因素,但并不能因此否认治疗和防疫措施的贡献。事实上当年的积极治疗和严格隔离措施在夏天到来之前尽可能地限制了病原体的传播,并不是听天由命的。 

        我们!没有!听天由命! 

        笔者并没有否认气温的作用,而是对于“主要是气温因素”这一错误说法提出否定。 

        气温升高跟病毒消失可能有关≠病毒消失主要是气温因素。 

        此处,我们引用一篇相关论文的结论: 

        “目前对这四个城市SARS爆发的个案研究表明,SARS爆发与气温及其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然而,由于误差和不受控制的其他变量共同导致的混杂效应可能会使结果产生偏差,因此,其他气象因素对SARS疫情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所以,我们现在再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SARS病毒消失跟气温有关吗? 

        可能有关,也可能无关,这一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2. 如果SARS病毒消失跟气温有关,这个关系是否达到了“主要是气温因素”的程度? 

        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凿证据与研究结果能够证明,气温升高是主要因素。 

        3. 事实上,影响传染病发生的原因从来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可以分成三个大类: 

        (1)气候环境因素,这包括: 

        气温、湿度、气压、气候变暖、风向、生态环境改变等因素。 

        仅以SARS所属的新发传染病这一类而言,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气候变暖,往往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几个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这包括: 

        社会稳定情况、当地人口密度、当地人口流动性、疾控措施是否有效等因素。 

        例如,1989年已处于控制状态的白喉病,到了1994年反而在独联体国家中的12个国家里相继流行,其根本性原因之一,就是这个时期独联体国家普遍社会动荡,医疗系统陷入瘫痪所导致的。 

        (3)自然地质环境因素,这包括: 

        地貌形态、当地主要水体的化学性质、土壤特性、海拔高度等因素。 

        比如,霍乱之所以经常在印度出现,与印度许多地区的水呈碱性,从而适宜霍乱弧菌生存有关。 

        综上,传染病的出现与传播乃至消失,很难由任何单一因素作为主要因素来解释。 

        现在我们回到SARS,SARS流行状态的变化也包含许多不同的可能原因,这包括: 

        (1)气温 

        (2)降水量 

        (3)酸雨 

        (4)气压 

        (5)紫外线强度 

        (6)植被覆盖率(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大气含氧量,氧化性可以抑制SARS病毒的聚集与活性) 

        (7)地球化学背景(比如,土壤与水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8)人口密度 

        (9)人口流动性 

        (10)生活质量 

        (11)医疗保障能力 

        (12)其他可能的因素 

        以上这些因素,都对SARS流行状态的变化,起到了必然或可能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又怎么能说“当年SARS消失,主要是气温因素”呢? 

        所以再次强调一遍,我们从未否定气温对SARS的可能存在的影响,我们只是对“主要是气温因素”这一说法提出了强烈驳斥。 

        我们不禁要问提出上文中错误说法的人: 

        那么多的变量与干扰因素,你们怎么就只看见了一个“气温”? 

不怕你不懂,就怕明明不懂,还要炫耀自己很懂

二、升温对SARS的影响,具体有多大? 

        前一篇辟谣文章发出后,有人认为用致死率作为例子来解释“气温升高论”的争议性,有逻辑不通的嫌疑,用传染率等数据或许更好。 

        首先,我们承认,用致死率来解释,确实不太合理,在此致歉。多余的解释没必要说,我们的目的是辟谣,不是如果说错了东西还要给自己加戏的戏精(读者应该知道此处我们在cue谁) 

        其次,虽然用致死率来解释争议性不够合理,但这不等于“气温升高论”就因此不具有争议性。 

        为什么有争议性,上文已经通过对影响SARS流行性的因素进行列举的方式,解释了很多。 

        接下来,我们还要从另外两个角度说明“气温升高论”的争议性与争议性的程度。 



        第一个角度:病毒学与疾控学及SARS事件回溯的角度 

        “高温升高会降低SARS病毒的活性”,专业说法应该是气温升高会降低相关蛋白活性,使传染能力下降。 

        这里,我们不得不做一点简单的专业概念普及: 

        病毒感染可以大体分成两个阶段(两个循环),这两个阶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第一个阶段是,病毒基因组整合进宿主细胞核的循环。 

        (2)第二个阶段是,挟持宿主表达病毒蛋白并且复制病毒基因组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就是病毒基因低表达甚至不表达,也不复制,它就藏在人的基因组里。 

        第二个阶段是它表达复制,病毒蛋白可能有毒性,大量病毒复制装配完成之后会破坏宿主细胞并释放,这个过程体现病毒的致病性。 

        病毒可以在这两个状态之间相互过渡或转化。 

        从第二阶段转变到第一阶段的其中一个诱因,是条件不适宜病毒大量繁殖。 

        观察起来就是“病毒活性低”了,实际上这本身就是正常变化规律的一部分。 

        当条件适宜,它又会从一转变向二。 

        “条件适宜”与否,主要看的是病毒所处的“外界条件”,比如宿主(比如人类)免疫系统的强弱之类的。 

        常规条件下,人体恒温36~37℃。 

        而根据上海城市环境气象研究中心研究结果表明,SARS病例的最佳环境温度为16℃~28℃。 

        也即,外部最高温度在16℃~28℃是SARS病毒适宜的温度范围。 

        根据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对SARS病毒对温度耐受性的实验研究表明,SARS病毒在冷藏(4℃)与室温(24.5℃)条件下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会保持较高的感染性,而当它被加热(56℃30分钟、70℃15分钟)后,则检测不出活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知道: 

        (1)广东: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春季(3~5月)温度区间为10℃~23℃。 

        (2)北京:受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春季(3~5月)温度区间为9℃~21℃。 

        2002年12月到2003年的3月,SARS在广州出现并流行爆发,2003年的4月到5月SARS在北京爆发,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减少。 

        但是从2003年2月初到2003年5月中旬,广东和北京便开始逐渐有及时接受治疗的病人分批痊愈出院。 

        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看,气温升高了(此时已经是6月)的确是一个有利因素没错,但并不是全部因素。 

        真正起到作用的,是“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些才是更有效的。 

        如果不信,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部分信息: 

        【2003年4月23日,北京紧急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小汤山非典医院。于5月1日收治第一批“非典”病人134人。5月3日收治第二批病人97人,5月4日收治第三批93名病人。】 

        【2003年4月2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门停诊,整体隔离。】 

        【2003年4月24日,铁道部通知旅客开车前要求退票,可全额退款。4月26日,铁道部要求运输防治非典药物用品必须24小时内到达目的地。5月4日,铁道部要求铁路工程建设系统各单位对现场施工人员建立每日健康登记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4月29日,民航总局要求对学生于5月7日前购买的飞机票给予全额退票。】 

        【2003年4月26日,民政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死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遗体要及时就地火化,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和利用遗体进行其他形式的丧葬活动。】 

        【2003年4月30日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非典型肺炎防治场所严禁使用中央空调。】 

        【2003年5月7日,政府决定推迟10项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要求各地近期不要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明确规定不得歧视因“非典”被隔离治疗、留验和医学观察的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属单位按出勤照发。】 

        【2003年5月8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作为非典定点医院投入使用。】 

        【2003年5月9日,北京宣布,医务人员的非典感染比例已呈明显下降趋势:4月21日到5月1日,每天平均是15.81人;5月2日到5月8日,平均每天6.3人。北京非典病例呈大幅下降趋势。】 

        【2003年5月1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除隔离。】 

        【2003年5月19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数降至个位。】 

        【2003年5月21日,北京最后一名非典病例张某从北京地坛医院出院。截至5月23日,北京市747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隔离,北京地区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已经结束,非典传播链完全切断。】 

        【2003年5月29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首现零记录。】 

        【2003年6月20日,小汤山医院最后18名患者出院。】 

        从上述信息中,我们不难看出,在2003年的5月,北京的非典感染比例和新增病例数已经呈现大幅降低的趋势。 

        而此时的北京还处在5月,气温可还是适宜病毒的。要想等到气温逐渐上升到不适宜病毒生存的地步,还得等到6月。 



        第二个角度:简单的逻辑推导角度 

        如果觉得数据与信息罗列太过繁琐,我们不妨换一种更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检验“主要是气温因素”这一说法有没有道理——逻辑推理的办法。 

        下面,我们来做这样两个简单的逻辑推导。 

        (1)原句:“当年SARS消失,主要是气温因素” 

        语文不好的人,请看这里↓ 。

        【主要】:最重要的;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 

        这话不是我们说的,是《辞海》说的。 

        这里附两个《辞海》查询网站: 

        (1)O网页链接 

        (2)O网页链接 

        希望这两个网站,能够帮助有的谣棍及其信徒提升一下自己作为灵长类生物的语言能力。 

        说远了,我们回归正题。 

        因此,造谣的内容里已经认定,“气温”是起决定性作用或者最重要的因素。 

        考虑到原文中,没有提到其他任何同为“主要”或者更高程度的因素,我们甚至可以将这理解为: 

        “气温”,是唯一的,起决定性作用或者最重要的因素。 

        那么我们带着这个结论,回到2003年。 

        2003年中期,疫情逐渐消失,嗯没错,因为夏天来了,气温升高了,病毒完犊子了。 

        2003年11月和2004年的3月,广州和北京再次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但都没有再次变成疫情。 

        然后一直到现在,非典也没有爆发。 

        从那时到现在,经历年复一年的气温降低又升高的季节性变化。 

        SARS呢?哪去了?疫情呢?怎么再也不出现了? 

        别告诉我,谣棍所在是另一个世界的地球,那里的中国没有春天秋天和冬天,只有夏天。 

这事后的公关发言真是槽点过多

        有的人就要说了,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所以虽然气温是主要因素,但最终SARS没有再次出现。 

        说得很有道理啊,我们也觉得这是一种合理解释,问题是: 

        既然所谓的“其他原因”,都能够将主要变量“气温”对因变量“SARS疫情”造成的影响给抵消掉。 

        那么,这样的“其他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对病毒的影响程度上能有多大差距? 

        (2)有人用东南亚医疗条件等其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干扰性变量,与我国之间有巨大不同,以指出我们前一篇中不论用致死率还是其他相关数据,在逻辑链上都有问题。 

        关于“致死率”来举例这一点,我们刚才已经诚恳致歉。 

        但现在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有人拿着其他人正确的批评指正思路作为“气温升高为主要因素”这一错误说法的新的理由,然后进行了二次造谣或错误性传播。 

        问题就来了,既然用这一点——“具有其他干扰性变量”为理由,来说明致死率或发病率等各纬度地区之间的相关数据的不同是不具有说服力,以证明“气温升高是主要因素”。 

        那么,难道这些“其他干扰性变量”,就不会对“气温升高是主要因素”的支持样本同样产生统计学上的“干扰性”吗? 

        因此,借此进行二次造谣的人,其巨大的漏洞就在这里——用同一理由支持了两个互为相反的结论,属于典型的“双重标准”。 

        简单的逻辑推导结束,到这里,我们认为已经足够回答“气温”是不是SARS病毒消失的“主要因素”、这一说法到底有没有争议性和这一说法的争议性究竟有多大。 

出了事,又把锅甩给纪录片

三、关于原文第4点,SARS到底有没有疫苗。 

        原文观点(4),其实陈述的很清晰: 

        (1)疫苗,有 

        (2)但是只做了临床一期实验。一期疫苗确实跟没有差不多, 

        (3)SARS消失很久没再出现过,继续做疫苗不现实。 

        (4)最新动向是我国已经开始新的相关研究。 

        在这里补充解释一个被有的人进行断章取义的点,那就是前一篇辟谣原文中,“我国是不允许搞人体试验的”这句话。 

        这是一句由于笔者们从事相关领域,导致惯性思维后产生的缩略性的语句。 

活脱脱一个绝世白莲花

        在“我国是不允许搞人体试验的”这句话的前文,论述的是SARS病毒已经消失了,没有可以直接试用的已感载体(病人)。

        在“我国是不允许搞人体试验的”这句话的后文,引入了有科研人员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违背人权的解释说明。

        2004年宣布一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的那支灭活疫苗,有36名志愿者,其中有24人产生了抗体。

        而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一般而言,分为三期:

        一期临床试验是验证新药在人体内的可接受性及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般在健康人中进行;

        二期临床试验是疗效的验证,是新药验证的最重要的阶段,需要选择病人并设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三期临床试验是通过前两期后,新药在临床推广应用后的监测,目的是及时发现较少见或潜伏期较长的毒副作用。

        凡不符合上述规定的人体实验,应视为非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国不允许用身体健康的人染病后实验疫苗是否可用,而不是不允许正常的志愿者配合临床试验”

        2004年那支疫苗正是卡在临床二期。当时我国最后一例SARS感染者已经痊愈良久,疫苗的临床二期试验,没有病人可以配合试用。

        更遑论,整个对照组需要的人数最少是200~300人。

        笔者在自己知道这个前提,并知道我国曾经有过同性质工作人员为了试验药物可否,把自己或与自己的亲朋染病成病人后试药的事迹的基础上,将文字进行了精简。

        这里应该造成了不少人的误读,笔者在这里向大家道歉。

四、关于原文第7点,“人类与病毒的斗争”的论述是不是抠字眼的文字游戏。

        原文观点:“实际上,人类是不可能战胜病毒的。能战胜病毒的,从来都是对应的医疗手段。同等条件下,人类存活,而病毒最终只能放弃人类作为宿主,这只能说明,人类比病毒有着对环境更强的适应性。”

        这里说明一点,大多数病毒是在不停的变异中的。而这些变异里,所有的突变都是随机的,只有选择是有方向的。

        依然用天花的例子来说明。

        人类与天花斗了三千年,一样没有特效药,却最终让天花败走,用的方法是什么呢?

        从接种人痘到接种牛痘,我们利用的正是天花患过一次痊愈后基本上不会再患第二次的特点——将减毒或灭活的疫苗提前给未患过天花的人群使用,让人体在尽最大可能最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疫苗产生对应抗体。

        1955年,WHO根据前苏联的建议,在全球范围内对天花进行围追堵截。

        由于无人可染,天花在1980年5月之后便只能苟活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病毒研究实验室。

        但是,前面说过,病毒是在不停地随机变异的。而人类处于各种目的的行为,也会主动或被动的推动它们变异。

        在这个前提下,回归原文第7点的观点:“就像一场格斗,人类让比赛场地变成了自己的主场,反过来说,病毒就处于客场的地位。如果有一天,换到天花的主场,那么死的就是人类。

        从古至今,人类和病毒的斗争一直都在持续,这是一个回合制的游戏,绝不是一局就能决定胜负。

        人类自诞生之日就在与无数病原体进行斗争,至今我们的基因组里随处可见人类与它们战斗的痕迹。

        人类和病毒的战争是一场军备竞赛。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病毒很难彻底消灭人类,人类也很难只靠免疫系统消灭病毒。

        但现代医学给了我们全新的选择——过去的手下败将天花让我们明白,在现代医学的努力下,病毒也是可以彻底击溃的。

        综上,原观点的陈述,是结合了实际情况与学术讨论后所得出的,我们坚持不认为这一陈述属于文字游戏。

五、关于股骨头坏死的统计数据的质疑

        有人觉得这些数据欠妥当,理由是:

        这只计算了存活病例中股骨头坏死的概率,但是存活下来的人很多是相对症状较轻的人,他们的激素用量本身就比死去的病人用量小,很多人用了大量激素造成巨大创伤,却最终死去了而不能记入股骨头坏死的概率。

        这个理由的表述虽然缺乏专业认知,但我们还是愿意详细解答一下。

        只需要算一个数据就行。

        我们假设:

        (1)所有死去的人在生前都已经得了股骨头坏死(虽然正常人都知道这不可能)。

        (2)所有病愈后有后遗症的人,他们的后遗症都包括股骨头坏死(虽然正常人都知道这也不可能)。

        已知:

        (1)中国内地非典病例中,死亡人数为349人。

        (2)中国内地病愈者里,有后遗症(后遗症不只是股骨头坏死这一种)的患者大概有600人(600人是按原文中举证的12.5%后遗症发病率,进行推算)。

        (3)中国内地累计病例为5327人。

        (349+600)/5327≈17.8%

        尚不足五分之一,当然有的读者心地非常善良,觉得已经很高了,这属于个人观感不同,我觉得没有争执的意义。

        更何况,这个推算结果还是按照病死的人全都在生前有股骨头坏死来算。

六、后遗症不只是股骨头坏死,还有非常可怕的肺部纤维化或者其他后遗症,你怎么不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天津日报专访时指出,仅有7%到8%的非典康复者有较明显的肺纤维化表现,存在肺功能障碍,其余90%以上的人身体均完全康复,没有任何传染性”——《中国网》

七、WHO的数据也是来自中国政府的,这就一定可信吗?

        (1)你可以对任何统计结果存疑,但任何怀疑只有结合确凿证据才能有效。

        (2)WHO是世界卫生组织,不是中国卫生组织,换言之,WHO不是我们国家来负责营业,他们没有听我们的可能性。

        (3)非典疫情前后,WHO一直对中国及中国政府进行着监督,并专门派人进行了实地调研。

        (4)宁可全信外人,而不信自家人,我们认为这不是质疑,而是对祖国和外国的“双标”。

八、文章是否传递了盲目自信?

        我们只是告诉大家,现有疾控措施对流行病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没有必要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医疗战线、我们人类自己和我们的相关学科丧失应有的信心。

        这也是我们辟谣的目的,也是使我们纵然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依旧不愿后退半步的原因。

九、可是,那位“荞麦chen”博主拿来作为证据的纪录片怎么说?

        之前该谣棍的粉丝给她洗地,说她只是总结了纪录片里的原台词。

        我们仨人就觉得奇怪:关于气温和sars的存亡关系,某家媒体再不靠谱,参与采访的专业人员不管是出于自己的脸面还是职业操守,都不可能完全不讲学术的严谨性。

        所以,我们专门去认真看完了那部纪录片。

        下面这四张图,分别是当时制作纪录片里被采访的专家的说法、纪录片本身的文案、被采访的作家的说法。

被采访的专家的说法
纪录片本身的文案串词
被采访的作家的说法
被采访的作家的说法

        接下来的这张图,是某谣棍的说辞原文。

谣棍的原话

        我们只想问:

        “荞麦chen”,您是如何成为作家的?

十、关于“我觉得当年非典的疾控措施其实很失败”、“中国在非典的疾控能力特别差”or其他一些对中国抗击非典的恶意话语

        (1)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迪克·汤姆森22日在此间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对中国近期在控制非典型肺炎流行方面的合作精神表示满意——《新华网》2003年4月23日

        (2)世界上很多权威的传染病专家也都称赞中国政府与卫生部门采取的防治措施到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负责人表示,他对中国防治非典措施“印象深刻”——《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3)“在世界许多大公司的眼中,中国政府显示出的处理危机的能力,是对外国投资者的最大鼓励”。美国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的首席全球经济师史蒂芬?罗奇分析认为,非典没有改变中国魅力,非典对中国是一个考验,中国会在经历了这场深刻的危机后成熟起来。这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非典侵扰最为严重的北京,4月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仍然达到了143家,同比增长了53.8%;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也达到了2.23亿美元,同比增长50.7%;新批准设立的外商驻京代表机构依然有82家之多,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十一、虽然她说的很多都是错的,但是她至少让我们提高了警惕啊?

        那么多新闻媒体和相关政府通告你不听,非要听一个通篇错误的?

        恶劣的谣言造成的是恐慌,不是警惕。

        恐慌对于流行病的防控而言,负面影响非常大。

看看这匪夷所思的思路

        一旦造成群体性恐慌,难免有人会做出致使疫情扩散的事

        比如听信了“气温升高是主要因素”这一错误说法,以为这次跟SARS在基因上有颇多相似的病毒没准用气温升高就能避免,结果跑到海南岛或者东南亚国家,却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携带病毒,致使疫情进一步扩散。

        到时候造成的不堪设想的后果,谁来承担?

        某位谣棍作家吗?

看看这蹭热度都赶不及的另一位谣棍

十二、我觉得SARS可以说“被治愈”,但是不能算“被攻克”?

        看你怎么理解“攻克”了,这个问题我们前一篇已经说过我们的理解了。

十三、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怎么能叫“能治愈”?

        没有特效药和没有疫苗≠不能治疗

        就跟行军打仗,不是非要正面互砍才算打仗,我们得讲技巧,得讲方法,什么有效就用什么。

现场表演什么叫绿茶婊

最后,我们想说:

我们作者三人全部为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员,我们愿意为我们说过的话负责。

    【全文完】

封面图:

这张表情图,送给这些谣棍大V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缺口在哪里,其实缺口还是挺好找的;就是那些带有刻板印象的关键词,因为关键词背后是包含大量内容的,那些已经停留在人类...
    张赟ZhangYun阅读 177评论 0 0
  • 他 可以往树上爬 可以躺在树下 可以偷喝老人的茶 可以变成脚边的沙 可以把石头往屋檐上砸 可以撞坏松掉的门牙 但是...
    是天寒阅读 122评论 1 3
  • 与小雅相识在三年前的金秋时节,那个时候的她白衣飘飘英姿飒爽的从我的眼帘飞驰而过。她的样子,神态仿佛刻在了...
    摩西城主阅读 208评论 0 1
  • NBN的故事59:庞大的武器团 时间:9000年3月1日 地点:宇宙 外星人缓了一会儿,说:“我们这儿武器很多...
    我我了阅读 129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