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顾名思义,就是“维持生命之元素”。他们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小,但是生理作用却很大,因为他们往往作为体内一些重要酶的辅助成分,参与广泛的生化反应,决定了某些十分重要的代谢过程。每一种维生素都是必须的,他们各自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人类发现的维生素家族成员有几十种。通常按溶解性质将其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在肠道吸收时也与脂类吸收有关。
2.排泄效率低,长期摄入过多时可在体内蓄积,产生毒素,甚至发生中毒。
维生素A(视黄醇)掌管视力、皮肤、骨骼及抵抗力。
维生素D(骨化醇)调节钙、磷代谢,对骨骼、牙齿的健康十分重要。
维生素E(生育酚)延缓衰老,保护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帮助凝血,维护骨骼、肠道及胆的健康。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 12、叶酸(即维生素B9)、烟酸(即维生素B3)、泛酸(即维生素B5)、生物素(即维生素H)和维生素C等。它们的主要特点是:
1.溶于水,不容易脂肪及有机溶剂。
2.容易从尿中排出体外,且排出效率高,故摄入后一般不会产生蓄积的毒害作用。
3.绝大多数以辅酶或辅基形式参加各种酶系统工作,在中间代谢的许多环节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4.这类维生素的体内营养水平多数都可在血液和尿中反映出来。
维生素B1(硫胺素)防治脚气病,参与糖代谢,调节神经、消化和肌肉组织。
维生素B2(核黄素) 与生长发育、皮肤、黏膜、眼睛、代谢等密切相关。
维生素B3(烟酸、尼克酸) 维持消化系统健康,促进身体发育完善。
维生素B5(泛酸) 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清胆固醇。
维生素B6(吡哆素) 安定神经、促进发育、保护皮肤和脑部的必需物质。
维生素B9(叶酸)掌管血液系统,促进细胞发育。
维生素B 12(钴胺素) 血液、神经、胃肠道不可缺少的物质。
维生素C(抗坏血酸) 促进细胞生长和抗体形成,防止坏血病。
除此之外,由于药理作用的相似,还有一些被称为类维生素的物质,如维生素P、肌醇和胆碱等。从广义上讲,他们也可以说是维生素家族的成员。但目前对他们的了解并不多,大多数研究仍在进行中。
维生素P(芦丁、路通) 强化毛细血管,帮助人体吸收维生素C。
肌醇(纤维醇)在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胆碱 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增强记忆力。
对氨基苯甲酸(PA BA) 保护皮肤健康,减少皱纹,预防皮肤癌。
维生素L (催奶维生素)促进乳汁分泌。
维生素Q(泛醌、辅酶Q)抗氧化,帮助供给氧和能量。
维生素U 预防胃溃疡等溃疡疾病。
2017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