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报道,说浙江一考生高考迟到17分钟,被拒绝入场,黯然神伤。
哎!小伙子,难道是睡过了头?还是被堵了车?还是拉稀一直在厕所无法拔足赶往考场?要知道,这一迟,就是一年啊!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迟到多少分钟,考生就不得入内参加此场考试。
15分钟?我有点儿好奇,印象中不是30分钟吗?
于是翻出留在身边的各种考试的准考证,一看,基本清一色标注开考30分钟后不得入场。
相比较下来,高考大概最严格,所以就规定了15分钟?
此话我也不敢再去考证,因为这位小伙子确确实实是因为迟到的原因被拒了!
好吧,把时间规定放一边不说,哪怕是迟到一分钟,参考者自身的责任都是占主导因素的。试想,一生经历一次高考,或者说头一次参加高考,岂有不重视的道理?肯定早早儿的就等在了考场门口,等待“开闸放水”,每位考生就如同鱼一样,迅速散至每个安排好的位置,跳龙门的机会啊!
只能说,这个教训该!
自己不重视,家长难道也不重视?也很奇怪这个问题。就算孩子自己马虎,送考的家长也应该替孩子操起这份儿心,毕竟这是人生的大事儿。
还有所属学校的老师,组织者应该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吧?出现这样的问题实在是让人叹息。
咱们家小朋友看到这则新闻时,忍不住说了一堆的万一:
万一他那天身体不舒服,万一家长舍不得催,万一出门时堵车,万一小毛驴没电,万一他半路上厕所拉稀,万一一路全是红灯,万一在路上摔了一跤……总之,无数个万一都一齐发生在他身上,那也不能通融,放他进去考试么?
回答:不能!
考场规则是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的依据,如果随便一个万一就通融,那下一个迟到18分钟、19分钟甚至更奇葩的原因迟更久,考场的秩序还怎么维持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既然立了规矩,那大家就得好好遵守!只有这样,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比赛,比出来的成绩才相对公正可信,人们对于这样的规则之下的尊崇之心才不会被撼动。
规矩就是法,法就得讲理,而不仅仅讲情。生活中许多人就是因为太讲情面,所以才破坏了许多既定的规矩,也许原先的规矩出发点都是相当好相当公平公正的,可被讲情面这东西一搞,就变了味,甚至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反而想信不走正常路才是“正常人”,这不是与设置规矩想达到的效果大相径庭吗?
若是放了迟到17分钟的考生进场,表面上看是帮了那孩子一次大忙,他的人生也许从此改写,但也会让其同龄人不再相信规矩的威严,规则没有那么重要,讲讲情面通融通融是可以的,那社会各种秩序就会受到人情的挑战,也就会出现一般人比较害怕的人情社会人治现象的泛滥。
不通融给他,可能他会经历了一次挫折,但维持了大多数人的公平秩序,这样的拒绝还是有必要的。
希望他明年再好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