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2,《the 12 Week Year》,2013
标签:个人管理,自我成长
将一年划分成为四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为12个星期,在12个星期的时间里完成一年的计划。
一年直接变四年,一年更比四年强。
这样看似疯狂的时间管理法在作者的叙述中好像也不是一项遥不可及的任务。相反,看完之后令人有些心潮澎湃。
反正只需要12周的时间,何不放手让自己试试?
绝大多数做计划的人会在每年初始拟定下一整年的计划,但是往往人们会集中在12月的时候才发力,力求计划的完成。
作者认为,dead line的压迫感激发了人们完成计划的潜能,如果将dead line的时间提前,那么也意味着计划能够提前完成。而且以年为单位的计划,会使人拖延。
如果是以12周为一个周期作为年计划,当第一个周期的计划没有能够完成时,人们还可以有三次计划重新调整今年的计划,而不用浪费一整年的时间,再重新反思,重新开始。
计划的开始必然是目标的选择。
在朋友设置的签名中看到这么一句话:Aim for the moon,if youmiss,you may hit a star.
换成我们的古话来说,取法乎上者,仅得乎中;取法乎中者,仅得乎下。
二者皆意在鼓励人们胸怀大志。
作者同样鼓励大家梦想远大,并以白纸黑字的形式落实下来,便于提醒自己,以及修正计划,着重焦点。
每个周期限定不超过3个主要目标,拟定计划。老话说,贪多嚼不烂,专注才是硬道理。
关于计划的落实,作者将时间分为了三个时段,分别是策略时段,缓冲时段,和休息时段。每天至少有3个小时的时间心无旁骛地完成计划,缓冲时间则是对其他次要的事情的处理,休息时段则是对自身的休整,精力的恢复。
一次执行一周计划。看似吓人的一句话,将计划细分后,倒好像也有落实的可能性。
作者提及到了对计划的完成度评分。这是为了衡量任务的进度,也便于更好地调整接下来的计划。
关于完成,作者更看重的并非是结果的成功与否。成功是努力过程的积累,而不是一瞬之功。
有句古话是尽人事,听天命。作者也认同这样的观点。人们能够做的只是尽自己所能去接近目标,去完成计划,至于能否达到,尽力就好。
令我有些意外的是,女性一生必定都会被问到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本书的作者则是直言,工作和生活没有什么平衡可言。
你要想成功,必然需要在那个点上发力,花时间,费精力,那就意味着其他的人事物都得在你的24小时中排在后面。关于这一点,《巴菲特传》中的巴菲特似乎也是如此,一心只沉浸在自己的事业中。
在B站上搜索到一个与原书相关的视频,搭配“食用”对12周计划理解更佳。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i421U7YB/?spm_id_from=333.1391.0.0&vd_source=f4733f774ab22a4f206e662b78bd8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