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梦云敲完文章最后一行字,取下头上戴了这么长时间的耳机,靠在电脑椅上舒服地伸懒腰,最不忍不住嘟囔一句:“终于写完了。”

坐在沙发上刷短视频的宋军又像往常一样调侃:“最近收入怎样?”

“马马虎虎!”梦云端起水杯喝一口随口回应。

“等你写作收入能养活自己,我就能放心地走了。”宋军又是老一套,仿佛自己是梦云的救世主。

“要是想走现在就走,没有人拦着你,这半辈子我没有靠你养活,相信以后也不会。”梦云从餐桌前站起来打开房门,对着客厅里的宋军做一个请的手势。

“现在还不行,等你的收入加起来和我一样多的时候我再走。”宋军赶紧给自己找台阶下。

“放心吧,我的人生权任何时候都在我自己手里。”梦云斜睨一眼宋军,“还真的把自己当根葱。”

“好了,好了……”宋军及时闭嘴,房间里出现短暂的安静。

01

梦云小时候也有过短暂的幸福生活,可是这一切都在梦云四岁时妈妈突发脑溢血打破了:妈妈头疼欲裂,送到医院被检查出脑溢血,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在医院的第三天晚上,妈妈不甘心地闭上了眼睛。那一年妈妈26岁,爸爸27岁。

办完妈妈的后事,爸爸就把梦云送给乡下的奶奶家,环境的突然改变,梦云特别恐慌,毕竟奶奶已经六十多岁,和大伯家一墙之隔。

梦云就像个黏黏虫时时跟随在奶奶身边,特别乖巧,生怕自己不乖被人嫌弃。好在隔壁的堂姐领着堂弟到奶奶家的院子里陪着梦云玩,慢慢地梦云的脸上才开始有了笑容。

刚开始爸爸每到月底还回来看看梦云,给奶奶拿一点生活费,梦云和奶奶的生活还算不错,起码温饱不成问题。

慢慢的几个月都不见爸爸的踪影,从奶奶的口中梦云得知:爸爸找了新媳妇,还是个回城女知青。

又过了好长时间爸爸终于回来了,带着惊喜告诉奶奶:“我终于有了儿子,但是媳妇要我们儿子享受独生子女的待遇,云云的户口……”爸爸说得有点艰难。

梦云还小根本不懂户口啥的,见到爸爸就非常开心,爸爸带回来的小画书吸引了梦云的注意力。

自那一次爸爸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不见了踪影。还在奶奶的院子里种了很多树,卖一棵就能支撑梦云一学期的生活开销,家里的责任田大伯和大妈帮着耕种:麦子属于梦云和奶奶,秋季的作物属于大伯家;半亩自留地轮番种植油菜、棉花、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

农活都有季节性,麦收季节,梦云要和大人一样下地割麦子、打场、一直到麦粒入库,而自留地大伯和大妈只负责帮忙耕种,收获都是梦云的事,小小年纪就是一把好手。

在老家生活的那些年,梦云始终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别的小伙伴结伴疯玩,而梦云家奶奶日益衰老家里有干不完的或,有限的空闲时间梦云都在看书:身边有什么就看什么,能借到什么看什么。

奶奶心疼梦云:“云呀,歇歇吧……”奶奶苍老的声音传过来,梦云只是笑笑宽慰奶奶,手里并没有放下书本。

梦云参加完中考的那个夏天,奶奶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随军到边疆生活的姑姑舟车劳顿回来奔丧。

姑姑出钱 ,大伯和大妈张罗、爸爸只在孟云奶奶的葬礼上露个脸就不见人。

“要不你把云云带走吧,就我这条件实在没有能力供她继续上学,留在家里只能等着媒人上门……”大伯说得非常艰难。

“那好吧!”姑姑虽然有点为难,毕竟自己家也有三个孩子,还是郑重地点点头,提前给姑夫发个电报说明情况。

02

从家乡到边疆坐火车要三天三夜的时间,一路上梦云和姑姑靠着煮鸡蛋撑了一天,别的食物已经有了怪味,只能在火车到站买几个饼子填肚子。

姑姑爱怜地看着梦云满眼都是心疼,而梦云第一次和姑姑接触有点怕,一直小心翼翼的。

舟车劳顿到了姑姑家,那是一个三间住房、一间厨房、另一间是库房的独门小院,中间的那个房子被隔成两部分,前半部分放一张木制大方桌,权当餐厅,后半部分是表姐的卧室,姑夫已经在单人床上加一层,上铺就是梦云睡觉的地方。

东边的一间是姑姑和姑夫的卧室,靠窗放一张长沙发,兼具客厅的功能;西边的一间略微小一点,是表哥和表弟的空间,好在表哥平时住在单位,也只有周末才回来,表弟相当于住了单间。

安顿好吃住的地方,梦云以为开学就能继续读高中,可是姑夫却告诉她一个扎心的事实:“边境实行计划经济,所有物品都是供给制,没有户口别说读书、口粮都是问题。”

“那咋办?”梦云心中特别害怕,“不会再让我回老家吧!”回老家只能……梦云不敢想,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姑姑爱怜地拉住梦云的手:“傻丫头,想啥呢?不能上学就工作,先把户口落下来,以后的事情慢慢来。”

“我也考虑云云年龄小不符合招工条件,只能报18岁。”姑夫顿一下,“她年龄这么小,就先安顿在大商店站柜台吧,起码不累,别的工种她也拿不下来。”

现实摆在面前,梦云哪有选择的余地?好在大商店的经理卖姑夫一个面子,把梦云安排在鞋帽租,工作轻松一点。

大商店和招待所在楼上楼下,统一管理,员工平时住宿舍、吃食堂生活有保证。

梦云和这些同事不熟悉,下班就钻到宿舍看闲书,显得格格不入。

大家都知道她是外地人,凭关系进来的,处处看梦云不顺眼,说话也夹枪带棒的,梦云一直选择隐忍。

漫长的冬天里,梦云主动架宿舍的火炉,打扫卫生,同宿舍的三个女同事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梦云的服务,还不停地挑毛病。

三八团场搞活动,每个单位都要出一个节目,梦云所在的大商店准备的是三句半,下班还要练习,宿舍里的活梦云干得不及时,引起另几个人的不满。在宿舍说说也就算了,在工作场合也故意蛐蛐梦云。

下班之际一个室友刚从楼上招待所下来,梦云早就整理好柜台等着这一刻。她一个健步冲上去抓住刚下来的室友一顿暴打,另一个室友从柜台里冲出来想帮忙,梦云一把甩开手里的这个室友,麻利地把刚冲过来的室友按倒在地,场面一度失控。

商店经理听闻此事,就找梦云的姑夫告状,原以为姑夫会让他批评梦云,谁知道姑夫端起茶杯慢悠悠地说:“打出问题了没有?”

“那倒没有,不过影响有点不好。”商店经理讪讪的,词穷。

“有些事就要用特殊手段解决。”姑夫一句话给梦云和同事打架定了结论。

梦云一战成名,从此再也没有听到谁在背后蛐蛐她。

03

宿舍的环境安定下来,梦云便开始在业余时间自学高中内容,隔壁高中的几个老师也在食堂搭伙吃饭,借课本并不是什么难事。

梦云的生活相对稳定下来,业余时间也能安静地看书学习,不能继续读书的遗憾在梦云心中慢慢淡化了。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在派出所工作的表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而当护士的表姐也在热恋中,表弟已经考上大学只有寒暑假才回家,姑姑和姑夫的家相对冷静许多。

有一次梦云休息回到姑姑家,姑夫语重心长地告诉梦云:“你年龄也不小了,个人问题呢,遇到合适的男孩子也可以交往。”

“有合适的男孩子就领回来,我和你姑夫也能给你把关。”姑姑也赞同姑夫的想法。

“那个……边贸公司的董……表示过好感。”梦云吞吞吐吐。

“那小子不行!”姑夫十分武断。

“那家人品不行,姓董的小子追过好多姑娘,都是看重人家的背景。”姑姑和姑父的观点一致,“找对象就要找知根知底的人,过日子是一辈子的事。”

“我知道了。”梦云能理解姑姑和姑夫的想法。

暑假里,经人牵线梦云认识了刚进修回来的宋军,而宋军的父母则是同一批转业到这里的同事,知根知底,父亲是畜牧技术员,母亲在学校后勤退休。

宋军比梦云大几岁,性格有点木讷,刚开始梦云有点排斥,可能是文学作品看多了,梦云心目中的另一半是那种玉树临风的男子。

可是接触一段时间,梦云发现: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和宋军交往一段时间,感觉还行,本来两边老人都是熟人,商量婚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婚房是单位分的,宋军家准备了整套家具,梦云姑姑给她准备了喜被,并拿出这些年梦云上交的生活费,给她购买了洗衣机和自行车,表哥送了一对红皮箱、表姐则买了衣架、刚工作的表弟送了一对枕巾枕套。

宋军的父母则表示:“刚结婚我们扶持小家庭两年,以后有孩子也帮忙带,不要有后顾之忧。”

梦云和宋军达成一致:“咱们的收入一半用于生活基本开销,另一半存起来。”也许是这些年梦云没有安全按导致的。

一年后,梦云和宋军的儿子出生,公婆说到做到,不但尽心尽力照顾梦云月子,还主动承担了带孙辈的任务。

偶然的机会,梦云得知电大开始招生,其中有财会专业,便果断报名参加考试,这些年没有丢下过课本,入学考试对梦云而言就是小菜一碟。

刚交了学费每周末到电大学习,单位房改开始,梦云的房子作价4330元,他们的家庭存款只有1600元,只能拿工资每月固定扣款。

宋云每月300元,梦云只有200元,那几年既要还房款,又要凑电大的学费,梦云和宋军的日子过得苦哈哈的。但是梦云没有张口问婆婆借过一分钱,毕竟小叔子还没有结婚,借钱也会让大家庭矛盾不断。

三年熬过去,梦云拿到大专文凭,房款也接近尾声,终于有了名下的第一套房子。

03

梦云32岁那年,宋军被调到基层单位工作,梦云也跟着调过去,儿子留在城里跟着爷爷奶奶上学,周末他们回来看看儿子。他们把房子出租,每年还能挣600元的租金。

基层单位也实行了房改,统一修建了居民房,独门独院,前后都有院,后院种菜,前院修成厨房和库房。梦云和宋军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还房贷的生涯,日子自然也不会太轻松。

当时的基层单位是团场下属的营级单位,有机关、招待所、医院、学校,还有2万亩耕地。

第二年招收新职工的时候,梦云帮忙给远房堂嫂报名纳入职工管理团队,可是堂嫂不愿意过来承包土地,但是想要保住工龄,便于梦云达成协议:梦云负责承包土地,社保自付的那一部分堂嫂自付,亏赢和堂嫂无关。

当时宋军替梦云捏一把汗:“目前农业不景气,亏损怎么办?咱好好挣一份工资不好吗?”

“不景气只是暂时的,相信国家的政策会向这边倾斜。”梦云倒是自信满满。

“我可能帮不上忙。”宋军提前打了预防针。

“放心吧,重活我雇人干,轻活我亲力亲为,况且这里一年就种植一季作物,机械化程度比老家高多了。”梦云没有被吓倒。

田间管理阶段,下班和星期天梦云转身就成了农工,奋战在田间地头。

当时公家垫资所有成本,第一年梦云管理不到位,农产品价格也不咋样,忙乎半年梦云就挣了一吨大麦种子,下脚料第二年养了一群鸡,除了自给自足,多余的带到城里给公婆他们消耗。

第二年大自然给梦云开一个大玩笑,霜期提前到达,成熟不好,梦云半年的工资都亏进去了。

当时宋军劝梦云放弃,没想到她不会轻易放弃。

体制改革的春风吹到基层,团场不在垫付资金,一份土地的农资自己想办法,梦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掉城里的平房,把资金投入到地里。

“要是再亏损怎么办?”宋军有了疑问。

“那些双职工靠种地吃饭人家都不怕,况且我还有一份工资怕啥?”梦云继续往前走。

城里的那套房子4300元入手,自己住了几年,还收了两年租金1200元,5000元出手并不亏。

果然如梦云所料,团场给这个农业分场下达8000亩退耕还草项目,国家出成本用油菜套种紫花苜蓿,地面收入归承包户。梦云承包的土地,一半属于项目,一半继续种植啤酒大麦,秋收结束,油菜丰收,大麦扯平。梦云果断给自己买一辆摩托车,去地里比自行车快多了。

人都有侥幸、从众心里,最近两年啤酒大麦市场疲软,周边的农民压缩大麦种植面积,梦云所在的单位一直坚持种植大麦,量小,需求并不小,导致秋收结束大麦价格翻倍,梦云一次结清了目前住房的贷款,无债一身轻,宋军的摩托车也安排上了。

农业进入良性循环,梦云依然坚持工资收入一半用于基本生活开销,另一半用于存款,土地收入存在一个固定账户。

04

又是几年过去了,儿子也考上了重点高中,梦云和宋军在城里分期5年买一套两居室,儿子住在家里也相对方便一些。

等到儿子顺利高考,被南方一所不错的大学录取,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尽管业余管理一份土地,梦云轻松不少。

儿子大学毕业那一年,堂嫂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土地被收回,梦云紧接着也跑完职场。她用这几年承包土地的收入在城里购买一套一室一厅,装修后出租,每月有400元的收入。

平时忙碌惯了,突然闲下来梦云很不适应,此时宋军也调到城里工作,梦云就在城里又找了一份做账的工作,不用坐班收入和退休工资扯平。

可支配时间多了,隐藏在心中的读书梦再次萌发,梦云开始了系统的阅读生涯,纸张书、电子阅读同时上阵,读得多了就有输出的愿望,梦云于是注册了账号用文字记录生活,刚开始的想法就是给自己的文字一个安放的角落。

偶然的机会,梦云在平台遇到了长篇小说创作者从容小主,被邀请加入了文学写作群,到了文学群梦云就像游击队员找到了大部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友友们裹挟着前进。

慢慢地梦云再也不满足碎碎念,在从容小主的鼓励下,开始尝试系列文,书写自己的经历还有身边的人和事,写作还算顺利。

梦云这几年一边再就业,一边尝试写作,一边陪着宋军熬退休。

宋军办理了退休手续,梦云也辞去了再就业生涯,此时她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

再就业收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梦云拿出一半给老家的大伯和大妈养老,剩余的一半当成自己的养老备用金。

而宋军运气比较好,他所在的行业在他退休前5年被纳入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梦云享受到的是企业职工退休,宋军的退休工资比梦云多一倍,自然而然地飘飘然。

动不动宋军就调侃:“你好好写作吧,等你写作收入能养活自己,就该把我扫地出门了。”

“那要看你自己的表现,咱都退休了家务共同承担,我不会赶你出门的。”梦云就这样回应他。

“要是我自己想走呢?”宋军不甘心。

“我不会阻拦你,还会给你送行。”梦云没有说出的话则是,“我有退休工资,有租金当现金流,写作多少还有仨瓜俩枣,没有你我也过得很好。”

看梦云这么有底气,宋军赶紧给自己找台阶下,:“现在我还不能走,你不会网上交电费、水费和暖气费。”

“我不会把房子卖掉,找个康养中心管吃住,不用操心这些事。”梦云依然笑着说,脸上却充满自信。

“那就算了,我还是留下来洗锅拖地。”宋军变化还挺快的。

“随你!”梦云依然不卑不亢。

人生半辈子不容易,关键的就那么几部,一定要把人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