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参加读书会活动,听了樊登老师讲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一书,受益良多。
人们只要一谈到暴力两个字,总会联想到拳头,棍棒,血腥,其实,语言的威胁和暴力指数并不亚于拳头,有时候,,它甚至比拳头更伤害人。很早的时候印度有个寓言故事,那里的人们如果想要砍树,她们不会用刀,而是每天早上起来就站到树的面前,用最恶毒的语言去骂那棵树,这样坚持一个月,那棵树自己就枯败了。可见,语言的杀伤力有多大。而我们在谈话中无意识地加入了暴力因子,伤害了别人,还浑然不觉。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讲到,在和人交流的时候,切忌用(如果你不怎么样,就不怎么样)的对话模式,特别是对孩子,现在的家长和孩子这样的对话模式几乎成了标配。比如说(如果你不做完作业,就不能吃晚饭;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等等。在上周的一节体育课上,有个三年级小男孩一直在黯然流泪,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他妈妈抛弃他了,不要他了。吓了我一跳,还以为他家里出了什么变故,细问才得知就因为他妈妈说了一句不管他了,他害怕得一整晚没睡好觉,早上六点起来,没吃早饭,也没去叫妈妈,就自己上学来了,而且一整天都沉浸在被妈妈抛弃的悲伤中。小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他们会从这样的对话中嗅出威胁的味道,你没骂她,没打他,但你的语言却让他感到了恐慌和恐惧,这就是一种暴力沟通。
同样,和父母,和配偶,和朋友,和同事在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也会经常踏进雷区,无意间就埋下一根导火索,要嘛导致谈话中断,俗称话不投机,要嘛引发一场争论,更甚会点燃战火。很简单的例子,你做了晚餐,老公负责洗碗,洗碗结束,老公回到客厅看电视,你走进厨房,发现灶台没擦,到处是水渍,条件反射地,你会冲着老公来一句:哎呀,洗个碗都不知道擦一下灶台,脏兮兮的。脾气好的呢,会接一句,一会儿擦或者说,你看到了,就你擦嘛;脾气差的呢,要嘛不理会你,要嘛顶你一句:看不惯,那你来洗嘛!你上班挺累,下班还买菜做饭,听完心里肯定不爽,势必爆豆子一样还击,于是,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一句气话,引发一场争吵,两人心情不好,家里气氛不好,夫妻关系紧张,恶性循环开始。这也是一种暴力沟通的体现。
《非暴力沟通》一书告诉我们,想要改善夫妻关系,想要改善亲子关系,从好好说话开始,要学会非暴力沟通。而做到非暴力沟通,要记住四个关键。第一要学会陈述事实,不激动,不夸张;第二要学会如实表达感受;第三要学会提出你的诉求;第四要学会表杨和感恩。比如孩子很晚还没完成作业,你很生气,但你得控制情绪,首先给孩子说,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作业还没完成;其次说出你的感受,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然后提出你的诉求,你要嘛抓紧时间好好做,要嘛明早早起一个小时再做。最后,如果孩子专心了,开始认真作业了,摸摸他的头,表扬他一下,如果他选择后一种,也要鼓励他,好好休息才能保证作业质量。自从读完《非暴力沟通》一书,我觉得对于我和我老公的交流帮助特别大,原来我看不惯的事情,我直接表达不满,很情绪化,他也不爱听,经常沟通受阻。现在我尝试这四步法,挺管用。前几天,儿子坐窗台的时候,把窗帘架子弄松动了,窗帘掉下来拖到地板上,我对老公说了这情况,然后告诉他我的感受和诉求,架子不稳,我总觉得家里不安全,窗帘架子掉下来容易砸到人,我希望他尽快把它钉好。当天下班回家老公就已经修好了,很雀跃地亲了他一下,然后使劲表扬他能干,家里没他不行。他面带矜持,但我还是看得出来,他心里其实已经乐开花了。
所以啊,朋友们,为了人与人之间更好地相处,好好说话吧,记住,我们的沟通,要融入爱、理解、 尊重 、 欣赏和赞美,绝无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