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扑朔迷离 耐心详怪梦
寻幽探秘 无意会高人
忘了身世,找不到自我的桂仲明,一个照面就夺了人家的兵器,还擒住了主将。这不是美剧的套路吗?
美剧里经常有打架时,一个人要探索自我,等人家打得精疲力尽,他探索得也差不多,然后一统开打,威力惊人。
好像有这么一个规律,就去问“我是谁”的人,功力都是非同凡响。
那么这种迹象是不是形成规律呢?答案是对的,考虑过这样哲思的人,拥有思考的穿透力,以及内心的能量是与众不同的。
那么来看一段摘自著名媒体人雾满拦江先生公众号里的一篇文,就会对哲思与成长的问题,有进一步了解:
霍金生前的最后著作,《十问:霍金沉思录》,留给我们10个问题。
关注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会让我们的智商,飙升至少20个点。
比如说他的第三个问题:宇宙中,存在其它智慧生命吗?
——也就是我们经常问的:有没有外星人?
人类历史上,举凡问出这个问题,并试图解答者,都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点小小的痕迹。
比如公元1134年——那是中国的宋朝——一个4岁的小朋友,问他的父亲:粑粑,天的尽头是什么?那里有没有人?他们每天吃什么?
他们吃……呃,孩子的父亲大吃一惊,掩面挥泪,冲出门去,见人就激动不已的告诉对方:知道不?我儿子长大之后,必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因为他问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在等待的问题!
又过去9年,确切的时间是公元1143年,又有一个4岁小朋友,问出了同样的问题:星天之外,还有没有人?
这个孩子的父亲听了,也是激动不已,对人说:我家孩子长大,必是不凡之辈,只因他对这个世界心存疑问,必然会一生孜孜以求,直到抵达智慧境界。
——第一个孩子,是朱熹。他是儒家集大成者,世称朱子。其思想自宋而元,自明而清,影响了三个朝代,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而后又一人。
——第二个孩子,叫陆九渊。是为心学开山鼻祖,其理论学说经明代阳明先生的发扬广大,史称陆王心学。
你听了朱子及陆九渊的故事,一定是很郁闷。
你会说:有没有搞错?他们的问题我也有问哦,外星人的味道我也想尝尝,可为啥你们不过来夸奖我?
不,你从未问过。
——你只是看电视,或是在课堂上,蹲在洗手间时听人说起过。
——听得多了,你就糊涂了,以为自己问过这个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是打你内心深处问出来的,那么这个问题就会占据你大脑的很大空间。让你睡觉时也想这事,吃饭时也想这事儿,跟女朋友拍拖时,也会温柔的牵起她的手,脉脉含情的问一句:亲爱的,你的手好美,美得好象来外太空的猪蹄,让我啃一口好咯?
——如果这个问题,是你自己在接触外界信息刺激之前,产生于自己大脑中的,你就会搜集相关资料文献,并认真思考:地外行星辣么多,无计其数,肯定有一粒或几粒,上面的环境能够适宜某种生物成长。地外生物的形态,一定与环境高度契合。如果那颗行球压力超大,上面的生物一定是扁平的,连美女都要把脸杵在泥里爬走。如果那颗行星的适宜环境是在空中,那里的智慧生命一定象个大气球,风大一点就吹没影了。
——如果这个问题,不是你从外界获得,而是发自内心。那么你一定会皱眉思考:嗯,那啥,如果外星有生物,应该也有他们自己的社会,有他们自己的人性,他们的人性或社会法则,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时候就你会很认真的观察人类社会,就会分析人性,就会研究人际社会法则,就会花时间弄清楚,人类社会的规则为何是这样而不是另一种样子……最终,你也没弄清楚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但是,你把人性弄清楚了,你把人类的社会规则研究明白了。因而你在人类社会混得风生水起,随心所欲,行无逾矩。大家都夸你智慧过人,成就非凡,而你却在无人处悄悄抹泪,心里说:去死,人家才不想和你们这些低智能生物瞎混,人家内心真正的渴望,是娶个外星妹……如果对方愿意带着彩礼嫁过来的话。
总而言之,对“外星球有没有人”这个问题,只要你心里稍微有一点点的好奇,对其思考都会最大程度的扩张你的思维,让你的智商至少飙升20个点,让你所面对的人生问题,瞬时间变得简单到了无聊的程度。
如果你的智力没有经过这一步的跃升,就证明你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如果你根本没思考过这个问题,足证你的心里,从未对此发出过疑问。
诗与远方,不是傻头呆脑的闭眼睛满世界乱走一气。
远方,是你的思维边界。
诗意,是你对终极认知的表达。
以上摘自《霍金:诗和远方,多少钱一斤?》,是把哲学,宇宙观这类问题用直白,好玩的笔法写出来的妙文。
故事里的桂仲明是因为身世而机缘巧合探索自我,而作为现代人,信息繁多,声音嚣杂,其实更需要静静地思索来去本质的问题,不然怎么适应?
小时候有大人说武侠书都不是真实的,可就觉得奇怪,如果真是一文不名,因何会形成潮流呢?看到的和听到的,会这样矛盾,到底真相是什么呢?
后来武侠小说里很多学问,有一些还是对现实有很大帮助的,只是对武侠小说持有崇高感,应该是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的。
那么再引用近几天罗辑思维公众号的罗胖60秒中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需要崇高感》:
1. 这两天我看完了苗炜老师的新书《给大壮的信》,这是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其中有一段话,我特别想念给你听。
2. 苗炜老师说:“你长大的过程中,你会看到很多庄严的仪式,看到这些庄严仪式中一些滑稽的味道。如果你不断放大这种滑稽感,你就会把所有崇高的东西都消解掉。
法律好像不那么庄严,军人好像也没啥荣誉感,宗教愚昧可笑,眼中所见的都是卑微的事物,慢慢也就只做那些卑微的事。
3. 崇高感这个东西,你得自己想办法去获得。看古希腊的悲剧也许是一个办法,听巴赫的音乐也许是一个办法。
相信我,崇高感这东西,不容易被唤起,却会飞快地退去。你总要找点儿什么东西,保证能从大脑中时不时地分泌出一点儿崇高感。那玩意儿能让你过得更美。”
4. 今天,谨以苗炜老师这段话和你共勉。
原来崇高感和个人前景,生活品质息息相关,那么就不要纠结过去的一些情绪。
继续看桂仲明,他擒住了张青原,冒浣莲说了一句话,他是好人。桂仲明就笑着放开他了。
这时山下一彪人马杀上来,却是吴三桂的裨将前来收编五龙帮,由于吴三桂并未正式反清,旗号还是大清平西王。
冒浣莲让桂仲明自己去看,她可没有骗他。
冒浣莲做事很有分寸,没有轻躁感,她说话桂仲明会听,她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也没有要进一步摆布桂仲明的意思,而是立足事实,接受对方的灵性,让他自己去看,这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
冒浣莲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的,所以桂仲明对她非常信任,而她也知情,并未消费这份信任,而是珍惜善待。
桂仲明在那个当下,勃然大怒,欲知后事如何,且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