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底色是人格。人格是我们的心理面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特性。审视自己的爱情是否在正常轨道中奔跑,你要知道,洞悉人格的魅力是如此的重要,尤其在爱情的城池中,对人格的把控能让你少走弯路。
民国时期“南唐北陆”名媛的代表——陆小曼,她外貌俏丽、才华横溢,好似老天爷的宠儿。名门之后的她是当年十里洋场上最顾盼神飞的存在。
这一切的追捧和簇拥对于一个少女来说,是令人沉醉的。陆小曼痴迷于众星捧月的氛围中,让她分不清生活与梦想的边界。
就如同《如何拥抱一只刺猬》一书所写,陆小曼是典型的偏执型人格的爱情拥有者。她盲目,自我,且尖锐。
在她的思想中,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成就,是可有可无,仅剩点缀,而爱情和婚姻,却是不可或缺的个人所有物。
她没有潘玉良的咬牙钻研,让自己在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没有林徽因的目标明确,怀揣梦想,极力地在为理想与信念奔走。她只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耀眼的名流太太,并且收获热烈而壮阔的爱情,却从不曾为此付出任何妥协和分毫努力。
于是还在婚内的她,与徐志摩恋爱了。
在我开始翻看《如何拥抱一只刺猬》中关于偏执型人格的爱情这一章时,映入我脑海的就是陆小曼这令人唏嘘的一生。
就像书中所述:我们选择的恋人反映了我们的需求,以及我们内心的恐惧。
陆小曼选择了徐志摩,无畏于道德约束和人云亦云。她激烈地展现着自己的热情,那些喋喋不休的衷肠表露,那一封封让后世瞠目的情书,无不在展现着她的固执己见,成了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王。
《刺猬》一书,让我看到了种种性格的外在表象和让人惊叹的内涵,或痴或怨,或愤懑或懦弱,书中九种人格的爱情观分析就好似九张清晰的面容,写得入微,细致入了毛孔,端得深刻,好似法医摸骨。
越是沉浸在书中的阐述,我越是发现,套在过往跌倒在爱情头上的人儿都能找着自己的脸孔。
书中有解释,偏执型人格往往自以为是,对善意视若无睹,在发现让其不满的人或事时,恶意就会充斥了全身。
喜欢用爱意捆绑他人,用恶意凌迟他人。就像陆小曼,骄傲如她,把才华用来斗嘴,异常锋利,伤人至深。
沉醉在自己的奢靡世界中的陆小曼,看不见为挣钱疲于奔命的徐志摩。本该互相包容的爱恋关系,却让徐志摩感觉在单方面“哺育”,让他困扰且多有怨言。
争执在分秒中酝酿,在徐志摩搭乘免费小飞机离家前的那一晚,陆小曼大发雷霆,随手掷出的烟灰缸砸掉了徐志摩的眼镜,碎裂的镜片就好似徐志摩被伤的心。在那之后,就只剩天人永隔的悔恨。
陆小曼的偏执,我在《刺猬》中找到了她的归因,她自顾自地认为自己是爱情的被拥抱者,该时刻享有被爱情侍候的权利。一旦另一方出现逆反,就会迎来她无差别的冷酷对待。
说到底,陆小曼不信任徐志摩,她只是相信自己编织出来的爱情罢了。
那如何与此类人格相处呢?是远离还是包容?是漠视还是积极面对?在这本《如何拥抱一只刺猬》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希望此书能够给您和您的朋友带来启示,莫要像陆小曼一般,活着徒留躯壳,与回忆耳鬓厮磨,逐渐走向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