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初入职场难免会被同事或者上司说“你学生气太重了”,这主要是说这些人的思维方法和处事方式还停留在“学生思维”。“学生思维”在校园事情使用是屡试不爽,然而不适用于社会范畴。下面我们看看,有哪些典型的思维方式会被认为是“学生思维”呢?
1、取长补短
“总分”衡量模式对学生认识发展影响不小。在学生时代,哪一门功课弱就补哪,在“总分”决定输赢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被诱导把自己的短板科目从40分提高到80分,很少人会把90分提高到100分。
陷入指标衡量之中,取长补短的思维就会让我们无法容忍“弱点”,你很强大的意志去做相反的事情——增强你的优势,拉开你与竞争者的距离。
2、单一性思维
“我怎么面对那些各个方面都优秀的人?”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人生怕自己哪方面都不如人而产生自卑,这是一种忽略了社会复杂性的单一性思维。
社会是复杂的,可能一个姑娘获得人们喜爱并不是因为他锻炼的一身马甲线,️而可能只是因为她是个姑娘或者是一个漂亮的姑娘;很多人喜欢秋叶并不是因为他擅长PPT,而看可能只是因为他擅长网络营销或者是他给很多大学新生很多忠告。不要为别人的成功寻找单一性的原因,而盲目模仿。所有的成功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模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会沦为笑柄。
3、缺乏合作思维
合作,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养成合作的思想,合作让减少阻力成就彼此。但即使在今天,合作的思维仍是缺乏的,还需强化。在固有的学习经历当中我们发现,学习都是自己的事情,大家也已经习惯这种自力更生模式,绝大多数学生是少有体验“合作训练”的。知道什么时候该与他人合作,主动寻求帮助,是强化合作思维的第一步。
4、不分场合的学习
在职场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刚入公司的新人往往表现出急切的学习动机,满脸写着“我要抓住任何机会提高自己”,说实话这在职场中蛮不讨喜的,除非公司允许你把上班时间用于个人成长上。现在有一些公司的成长与个人成长是互利共生的,但多数情况下,大多数公司的员工培训和工作内容是分开进行的。
5、排他性思维
在学生时代,分数和排名是家常便饭,在同学间竞争多于合作。在步入社会后,曾经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养成的排他思维还会无意识地渗入生活,它有可能影响你,而你却未曾发觉。在工作中,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个人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但若把这种排他思想渗透到生活中,这无形中是给自己设限。
6、等待答题惯性
多年的考试经验,我们养成了回答别人设计好的问题的习惯。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时刻给我们提供考卷,设置好问题让你回答,提供标准答案给你矫正。这相对缺失的是我 闷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平面化人际交往
在校时,学生平时交流最多的是同班级同专业同年级的人,思维和认识状态相近,交流并不需要太多理解成本,不能理解与不同职业阶层背景的社会层面交流的困难。比你大一级的,不同专业的人在心态和心理上也与你的层次性也不同。虽然不提倡在学生时代过分注重人脉,但也不可缺少跨层次交流沟通。交流不局限于同级,平面化人际交往,往往会让你的认知越来越局限,错过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