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看了这本书,对他触动很大,听闻我曾经也看过这本书,让我写点我的看法。
我在多年以前的一次读书会上听说过这本《遥远的救世主》,但是当时并没有看,所以他们讨论的内容我完全是听不懂的,也没过多的印象,接连讨论好几期,我都是个旁观的听众。
这件事也就过去了。就这么过去了好几年。
但是有些事情就是那么奇妙,那些他们讨论的只言片语,好像一粒种子一样种在了潜意识里。就像你买了一辆车,于是你可以看到满大街都是你买的那个牌子的车。
我已经记不起究竟是什么缘起,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总之我看到了《天道》这部电视剧。本来我是打算看书的,害怕自己没耐性,因为我已经好多年没有看过虚构类的书了。我决定先看看电视剧,培养一下兴趣。ps:无用的人就是这样,任何事情都要找个缘由。
看完以后,震动非常大,大到我迫不及待的又重新看了一遍书,那大概是我这么多年来看书最快的一次了,简直一气呵成。
因为这个故事,直指人性,彷佛每个人在身边都有迹可循。
身边没有丁元英。
于是那个好多年的读书会,那个我打酱油作听众的读书会,他们讨论的细节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了。清晰可辨。
太阳姐说:丁元英开了上帝视角,而芮小丹是个太完美的人,根本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
这句话我记的特别清楚。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以“扶贫”为明目的“杀富济贫”的项目。因为商战就是个零和游戏。丁元英一早看透了游戏规则,看透了人性,所以,也看透了结局。
利用王庙村人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把格律诗音响的成本做到极限,用血汗换利润空间,以此来狙击乐圣。
故事细节不表了。说几条我的看法吧。
前段时间看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其中提到精英的法则:精英没有那么强烈的亲缘意识,他们很容易和陌生人合作,而且非常信任办事规则。而工薪阶层(比较文雅的说法,其实就是穷人)只相信自己的亲友,而非常不信任外部世界,甚至可能对陌生人有一种自发的敌意。精英探索未知,而普通人恐惧未知;精英能从长远打算,而普通人缺乏自控;精英跟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交往,而普通人只跟本阶层的人交往。其实万维刚老师特别提到一点,精英注重效率,普通人注重公平。
看看,以上几点是不是特别熟悉。在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三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欧阳雪从来没有见过丁元英,仅仅通过芮小丹与丁元英的短暂相处,便决定投入全部家产,当然,她也收获颇丰(我可不是叫你把全部家产给陌生人,别抬杠亲)。因为以欧阳雪的社会经验与做商人的精明劲儿,她完全能判断出这桩交易的风险与利润的比率,任何事都有风险,她选择信任。
我们反观叶,冯,刘三人,在与丁元英合作的过程中,别说丁元英没有持股,股东是他们三人,即便如此,只要在过程中,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便各种猜忌,各种不安。
再来说格局问题。
亚文跟过丁元英,即便与丁元英不再有雇佣关系,她依然可以为了丁元英的事情跑前跑去,不惜千里迢迢跑到法兰克福,只为让昔日同学为丁元英找个合适的去处。
亚文心里很明白,丁元英是个高人,也许对她以后的人生有所帮助,具体这个帮助在何时,何地,她不得而知。但是她愿意为了这份日后有可能的回报去付出。这是一种远见。这种远见,不是随便谁都能有的。
我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人,如今做着非常大的生意。
在他得势时,他没有洋洋得意,没有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反而主动去帮助别人,并且从来不要任何回报。这种格局,让人觉得可怕。(ps:不要去接受别人巨大的帮助,如果不得已接受了,请尽快找个机会还回来。)
当他遇到一些重大问题时,那些曾经被他帮助过的人,无一例外,选择站在他一方。哦,不是选择,是只能站在他一方。
这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格局,不拘于一时一刻的回报,着眼长远。
这个故事里可以玩味的地方非常多,比如杀富济贫。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在的房地产就是一场杀富济贫的游戏。那些参透了游戏规则的人用着穷人存在银行不敢动的钱,以滚雪球的方式快速创造着巨额财富。
还要来说说思维方式。
乐圣准备起诉格律诗。
叶,冯,刘三人惊慌失措。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纷纷撤股。结局自不必说,跑的最快的刘冰(应该叫他溜冰),下场最惨。冯世杰还有一丝良心,所以也算少有收获。
反观亚文,在这场官司中,却看到了机遇。那个她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之前所有的付出终有回报。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还是在于思维方式。
什么造就了这种思维方式。我认为是知识。
叶,冯,刘三人只是古城的普通人,很显然,他们三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并且见过最大的世界,也就是古城。局限的空间和有限的学识,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亚文不同,她是政法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并且在丁元英征战国际市场的时候曾经作过他的助理,无论从学历,眼界,经历来说,和叶,冯,刘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遇到问题,看待问题的视角不一样,简直是一定的。
其实本书很多问题已经写的非常直白了,在本文结束最后,来看一下吧。
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与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股票的暴利并不产生于生产经营,而是产生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投机性。它的运作动力是:把你口袋里的钱装到我口袋里去。它的规则是:把大多数羊的肉填到极少数狼的嘴里。私募基金是从狼嘴里夹肉,这就要求你得比狼更黑更狠,但是心理成本也更高,而且又多了一重股市之外的风险。所以,得适可而止。
这就是圆融世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性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道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
什么神话?不过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扒着井沿看一眼而已,不解决造血问题,谁敢拿着一个村子的农民去证明扒井沿儿看一眼的结果?那就不是错了,是罪。如果真理是人做出来的,那也不叫真理了,叫主义。
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你的知道是自觉,现在是让你觉他。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多是呈道理和知识存在,不是自觉。道理和知识是没用的,只是有用的一个条件,用才有用。让你觉他什么?觉他的无明,觉他的道理和知识的没用。
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我们几乎不可能成为丁元英那样的人,但是我们要小心警惕自己成为刘冰那样的人,拔着井沿看一眼,你见过这世界的繁华和辽阔,要时刻警醒和小心,不要再回到那阴暗潮湿的井底。
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