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中国史

一、中国历史上管夏、商、周三个朝代叫做“三代”,这三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一个黄金时代。
1.中国没有建立西方社会的奴隶制度。
夏商周三代虽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奴隶,但并没有形成奴隶制度。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制与商品经济是有密切联系的。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制与高水平的商品经济密不可分,中国稳定的小农经济状态下,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质,没有较大的商品贸易需求,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产生奴隶制度的。
商周遗址中,经常出现人殉、人牲,也就是把活人杀掉殉葬和祭祀。这恰恰说明商周时代还不是一个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中战俘通常是奴隶的主要来源,战俘以青壮年为主,这是最好的劳动力,但是商周却一般把他们杀掉用来祭祀祖先,这说明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西方意义上的奴隶社会。
2.从夏至周分封制的不断完善,使得国王统治集权不断增强,到周朝已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统治,这个时代在经济、文化上都创造了空前的辉煌。
3.周代把上帝从商人的上帝变成了所有人的上帝,从而创造了“天命”的说法。打破了商代信鬼神的说法,将命运的主动权掌握在人的手中。周文化是旅游革命性、突破性、开创性的文化。
4.周代形成了礼制社会,以礼制乐。大礼有三百,小礼有三千。这种礼制形成了一种贵族文化,即贵族精神。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尊严和风度。尊老爱幼,保持谦卑。重人道、守信义、讲礼貌,即使在战场上也是如此。
5.春秋战国时期人才辈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一个个思想巨人相继出现。

二、分封制的漏洞
分封制不是完美的,它有着严重的缺点,最致命的一个是它依托血缘关系建立,因此其效能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源的淡化而递减,最终会导致内部纷争。
周朝建立初期,周天子和诸侯国通常是父子叔侄兄弟关系,这种关系是很近的,彼此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过了几代关系越来越远,彼此又很难见面,就谈不上什么感情,这样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西周末年,周王已经号召不了各地诸侯了。所以在公元前接近一年,周朝的领地被犬戎军队占领,周幽王被杀死。他的儿子周平王不得不将都城从镐京迁往东都洛阳,这宣告了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中国历史也进入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三、春秋争霸,战国变法
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是贵族的游戏,以荣誉为目标,战争规则明确,风度翩翩。战国时代战争却是功利的目的,是直接消灭对方的国家,掠夺对方的人口。
春秋末期,铁器的出现,使得粮食产量翻了一番。人口开始迅速爆炸式的增长,荒野被开辟,各国的疆界这时也开始连接,国土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一个统一的国家也就呼之欲出。
相应的,战国时代战争越演越烈,国土纷争强烈。战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法家学派由此诞生。各国争先恐后开始变法。每一次变法,都会催生一个强国,商鞅变法是最成功的。


我的感受与思考:


1.最喜欢周朝的贵族精神,春秋时期战士上战场,依旧文质彬彬,讲究礼节,行君子之礼,风度翩翩。这对于当代社会,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我们当代的有钱人住别墅、打高尔夫球、开法拉利,却习惯花天酒地,对人呼来喝去,这不是贵族精神,而是一种暴发户精神。

2.每一种用来统治的学说下,统治者都会为使得他的行为得到信服,会给这个学说赋予一套说法,并有一套逻辑理论在,为自己进行辩护。

相对于周天子的“天命说”,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法制学说则充满了诡辩性。

“ 天命说”天下各族是平等的,哪个民族能入主中原,但是看他有没有得行或没获得天命。当初生他因为有德行,所以被上天选中当了天子,然而山正胡作非为,已经耗尽了祖先的道德资源,而中人因为有德行,所以成功地实现了改朝换代,然而周人既然凭借这套说辞夺取了政权,这套意识形态自然就对周政权形成的制约。

既然天下各族都有可能获得天命,那么就要求周朝的统治者要自我约束,要好好干,否则就有可能被推翻。这是一个正向的结果。周天的天命说。至少保证了周朝几百年的正向统治

而商鞅变法的逻辑是:有手艺的人靠手艺致富,做生意的人靠经商发财,这样他们有所依靠,不把官府当回事,国家就不好管理,只有先让他们穷下来,贱下来,弱下来,他们才会尊重权力,把官员当回事。

用有良心的人去治理奸恶之徒,这个国家,避乱用奸恶之人去压制那些有良心的人,国家才能强。

这样的统治,导致民不聊生,人民皆哀怨,国家还会长久吗?

3、没有永远适用的制度学说,每一种制度都是相应环境下的产物,又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产生弊端。所以,要适应环境,做出改革调整。分封制在周代初期,适应环境需要,可是随着年代的推移,血缘关系的淡化,人口的不断扩张,弊端开始不断凸显,逐渐不适应时代的需要。相应的,法制,变法孕育而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