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如何生活:我看见两个隐入尘烟的人,活生生
隐入尘烟,出入人世,活在当下——活生生。
偶然间,观看了《隐入尘烟》这部电影。乍一看电影名,因为“隐”,好像“不接地气”,因为“尘烟”,又好像“很接地气”。
看过电影的朋友可能知道电影取材拍摄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的一个村庄。对于甘肃,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地处西北的甘肃很荒凉,古诗文里的张掖有几分光芒。了解历史的人还可能叹一声:“河西走廊,曾经是多么的繁忙与辉煌。”而对高台县,大多数人应该是一无所知,正如我们对全国市级以下的好多县区都一无所知,我们对我们身心的好多地方也依然是一无所知,无论是其过去还是现在。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也都常常隐于闹市,无名地享受着其中的烟火,知我者其谁?自知者又几何?谁又不是“隐入尘烟”地生活着。
说来也巧,我也是甘肃人,不过是甘肃天水人,我在甘肃的东南,电影在甘肃的西北。又恰好,我还去过张掖,也去过高台的乡村。做不了导演,且做个“导游”吧。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隐入尘烟,一帧一帧地慢慢拂尘弄烟、品味生活、观想人生。
电影开篇的镜头想必大家都记忆深刻,随着一声鸡鸣,我们看到的是一面土黄的土墙和一口四方的小窗,这在西北的农村至今仍可看见。这面墙背后、这扇窗里面,究竟是什么?起初大家可能不解,后来从窗口望出的带着铃铛响声的驴头里,大家应该猜到了:原来,这是一间驴圈。此外,在驴头出现之前,从窗口抛出的东西又是什么?知道了这是一间驴圈之后,大家应该能够猜到,从窗口一波一波抛出的是驴粪或者驴吃剩的秸秆与粪便的混合物。
记得小时候,我爷爷也养过一头驴,也有一间土坯的驴圈,而且还是我们家唯一的一间平房,屋顶是用水泥浇筑的单面倾斜的平面(非常见的人字形屋顶),搭个梯子从房檐爬上去,夏天可以在上面晒麦子、躺憩、乘凉、玩耍,秋天可以晒玉米,冬天可以储放冻柿子,春天可以站在上面夹香椿。就在这个驴圈,记忆里也曾跟爷爷一起往外清理过驴粪,而且驴粪不止可以当肥料,晒干了还可以作为烧土炕取暖的材料。驴圈和驴粪的那个气味、那个画面,如今仍可凭心嗅见。(关于驴的故事,还有很多,后面结合电影情节再作回忆。)
黄土、方窗,是自然的颜色,是人类的根基,也是人生的格局和希望。哪种色彩是天生丑陋的?谁不是站在土地上生活着?谁又一眼能看穿整个世界、一步就抵达人生巅峰或终点。
干净与肮脏并不全在表面形式,一面之见,可能差之千里。何况,内心的干净与肮脏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即便是用心眼观看,也未必可见全貌。正如谁也不能说一位下地干活的农民衣服上沾染着灰土、草木就说这是肮脏,谁也不能说一位衣着整洁的“白领”人士就是干净。
在我们隐隐知道驴圈里有一个人后,首先听见的是一位妇女以其粗犷又急促的话语喊其为“老四”。于是,我们知道了驴圈里的这个人叫做“老四”,也就是电影的主人公“马有铁”。随后在大雪纷飞中,老四从驴圈里缓缓走出来,一副地道的往日(甚或今日)西北农民的形象,手臂上挽着的也是地道的西北农民常穿的墨绿色的中山装。朴素的画面里,朴素的天气,朴素的人,还有跟随着人跑出来的一头朴素的驴。一切都是如此朴素,朴素如画,如历史,活在过去,也活在当下。
朴素并不代表单调、普通、灰暗、乏味、低级、贫穷、无知,朴素是一种纯真、自然、自由的状态,是一种和谐、容融之美,是一种只需感觉、实在的东西,而不需要是非、优劣的评判。万物皆朴素,不朴素的只是一个人的认知和体验。朴素是稳定而永恒的存在,过去是朴素的,当下也是朴素的,未来也将依然朴素。朴素若是不存在了,世界就需要重建,包括一个人的世界。
大清早地,鸡都还在叫,这位妇女到底急急忙忙地喊老四做什么?当老四以其地道的进屋姿势(磨鞋擦地)进屋后,我们才得知,原来是为老四相亲。老四进屋坐下后一句话也没说,贵英(老四的相亲对象)也是,两人都只是吃饭,只是听其他人在屋里说道。后来老四因为驴被呵斥、殴打而出门到院子里看驴,里屋的人继续谈话。再后来媒人等出门找看上厕所的贵英,在路上他们又有一番谈话。由此可见屋里屋外一幅农村生活的生动场景。(方言解说:喧喧,即聊聊、说说话;上不了台盘,即上不了台面;遭瘟的,是一种口头话,可以骂人,也可以骂物,还可以无所指地骂,可以真骂,也可以假骂;茅圈,即茅厕;婆姨,即媳妇。)
人性到底该如何说?为一位三四十岁的男人求娶一位媳妇的长者亲人,言行间却透露着几分傲慢与温和,她到底是善人还是恶人呢?人性可以造就自己的命运,有时候也会影响到别人的命运。我们期望的是让自己的人性带给自己更朴素美好的人生体验,既不要束缚、矮化自己,也不要束缚、矮化别人。要知道,束缚、矮化别人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在束缚、矮化自己,因为这个过程已然耗用了我们自己有限的生命时间和精力,无形中也强化、固化、腐化了我们既有的认知。
贵英从茅厕出来路过院中喝水的驴子,在大雪中斜着身子摸着驴、看着驴,抬头又看见躲到小屋里独自吃饭的有铁,盯盯地看了好久,看得老四害羞地不知所措。此处,包括后来的很多场景,都可看出男女之情的率真、含蓄与美好。有铁对于相亲的淡定,进屋与桂英并排坐下几乎不显得紧张与不自然,反倒是贵英有几分害羞;后来贵英又大胆地盯着有铁看,又让有铁害羞。虽然剧中并没有直接表露人物的具体年龄,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有铁和贵英都是四十岁左右的人,甚至只有三十几,只是生活磨旧了他们的模样,使他们看上去显得苍老,至于内心如何,此刻我们也只是略见一斑。
男女之爱的模样是怎样的?传统婚姻里有爱情吗?现代婚姻里的爱情又是什么样子?爱情有一些样子,我们可以共有,有一些样子,人人可以不同,如此才成就了爱情恒久、无限又美好的样子,才可以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稳定、无限又新鲜地体验和享受爱情。爱情的言行表现可以不同,也可以变化,爱情的感觉更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变更深、变更大、变更美、变更新鲜、变更有趣、变更生动、变更勇敢、变更忘我、变更坚强、变更温柔、变更丰富、变更智慧……试问:如今我们的爱情,变成了什么样子?
一场无言的相亲之后,有铁和贵英就彼此依靠着一言不发地拍了结婚照。就这样,两个男女结婚了。而且,我们也没有看到热闹的婚礼场面。至此我们看到的这场婚姻,是无声的。
一如结婚照背景的纯红色一样,这样的婚姻,这样的结合,似乎没有爱情,好像单调、寂寞,甚至还有几分残忍,又好像温暖、安静,无声胜有声。未来还没来,谁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也许,他们已经相爱了,也许,爱情已经在路上了。
人们常说,“不被祝福的婚姻是会不幸福的”。热闹的婚礼、宏大的场面、繁众的亲朋、丰厚的礼金、美好的主婚词,是祝福的样子,但也只是此时此刻的样子。两个人的日子,是未来的万千时刻;两个人的幸福,是从今往后彼此相爱的祝福;幸福的样子,有关别人,更赖“我们”。
剧中有两样东西,从一次次借住的别人家到最后自己盖起的新家,都一直带着,那就是挂式日历和红双喜字。有铁在日历上记载着各种事情,比如商店的赊账记录、别人赠送的衣服折价额、借别人家的鸡蛋等。而那个红双喜字,随着一次次搬家,拆了贴、贴了拆,每次都是有铁贴时,叫贵英看平不平。
这由两个人共同贴起的双喜字,就好像两个人的爱情,一起体验、一起平衡、相互成就。所谓欢喜,双双欢喜,才是真欢喜、大欢喜、长欢喜。
仪式感,是生命存在的强烈质感。通过共同的参与、配合,能够强化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使人性之美好凝聚融合,从而以一个接近合一、更强大的生命共同体更勇敢、更高能地体验人生,有效化解人生路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同时充分享受人生路上大大小小的美好。
日历,翻一页,就过了一天。有的人直接撕掉,仿佛这一天就此抹去,从未有过,过去空白无味,了无痕迹;有的人则在上面写写画画,翻过并留着,仿佛过去还在,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一条条笔记,就是一段段过去,就是活着的痕迹,就能看见实在完整的自己,以及自己实在完整的人生。
当有铁和贵英同睡在一张炕上——实际是有铁睡着,贵英坐着,相互有相望,但是彼此依然没有开口说一句话。半夜时分,有铁听见驴嘶叫声,起来去给驴喂饲料,此时看到贵英还是坐在炕上。鸡鸣人醒,有铁发现贵英跌下了炕,趴在炕沿上睡着。大清早起来,有铁就拉着驴车载着贵英去野外给他去世的爹妈、有金大哥、有银二哥报喜、烧纸、祭奠,有铁至此才开口说话,贵英仍没开口。两人烧完纸倚靠着坐在沙漠里一座沙丘顶上,有铁依次递给贵英苹果和馍馍让她吃,并说了这样一句话:“后人不吃,先人不得。”(此话何意,我们各自思量)然后,贵英才点头默应,两人才一起开口吃馍馍。这也算是两人的第一次交流,而且是成功的交流。至此,正式开启了两人的情感连接、融合之路,也是爱的旅程。
大哥叫有金,二哥叫有银,都已去世,老四叫有铁,老三应该叫有铜,也就是他们家现在的当家人,替他张罗相亲的妇女应该就是他的三嫂。金银铜铁,从这四人的名字里,我们或许可以想到这样的思考:有金有银有多少金银,人都已经不在了;而有铁虽穷,人却还硬朗,坚强如铁地生活着;至于有铜,比有铁富裕些,但是生活如何,我们且思量。
张永福是村里土地的承包经营者,因病需要稀缺的熊猫血。而村里恰好只有有铁一人是这个血型,所以他儿子就到有铁屋里请有铁去献血抽血,村民也跟着涌到有铁屋里。这个时候跟张永福儿子对话的却是贵英,而且此刻贵英的言语简短又坚决。有铁后来表态说害怕去医院,可当张永福儿子说可以请护士到他城里的家来抽,有铁就立马答应了。而这时的贵英还有些不情愿,轻拉着有铁臂弯里夹的外套衣角,但是,最后还是跟着有铁坐上张永福儿子的车一起去城里抽血。
在后来的几次抽血中,有铁都是很实在、情愿、无私地给抽,贵英却是紧张又担忧,每次抽血都陪伴着、守护着有铁,对有铁的爱溢于言表。再后来,二人经常都是形影不离,有铁去商店买小麦种子贵英也跟着,面对其他人的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冷嘲热讽,两人都沉默以对。
有一次有铁帮他三哥用自己的驴车去城里拉他侄子的结婚家具,看上了一件呢子大衣想买给贵英,讲价到100块钱,却因手头只有50块钱而作罢,而且还说让老板留着,他下次来城里再买。此事恰好被路过的张永福儿子看到,于是就花80块钱买下来送给了有铁,有铁收下衣服说:就算借的钱。后来,在张永福儿子用玉米抵地租的时候,有铁主动提出衣服的事,把这些钱也扣除了。
有铁一大早出门时交代过贵英说他可能天黑了才能回来,并给她嘱咐了吃饭的事。结果,兴许怕把家具颠坏了,有铁走得慢了些,到村里都很晚了,还被他三哥数落了一番。帮他三哥卸完家具,在回家的半路上遇到了拿着手电筒等他的贵英。因为“不听话”大冷天地跑出来,贵英被指责了几句,有些小委屈,但是当她拿出怀里揣着的装着热水的罐头瓶子递给有铁,而且说因为久久等不见,她怀里的水已经来来回回跑家里换了好几回了,此时此刻,两人的心里一定温暖极了。当有铁喝完水把瓶子递给贵英让她抱怀里暖暖手,并把新买的呢子大衣披在贵英身上时,我相信,此时此刻整个世界都温暖了,包括有铁贵英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
爱是什么?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里说:爱是行动、爱是关注、爱是倾听、爱是投入时间和精力,没有这些就是“非爱”,并且说“非爱”的本质是懒惰。那么,反过来也可以如此说:懒惰的本质就是“非爱”,真正的爱一定会让人去行动、去关注、去倾听,爱是生动的,而不是死沉沉的。
大冬天的晚上,你愿意为了等待迟迟未归的爱人而怀揣着热水出门迎接他吗?也许我们会说,现在有电话微信,一边联系着一边在家里坐着等不也挺好的吗,何必要在外面受冷受冻,只要知道对方安全,知道对方会回来就好了。或许这也是一种等待的方式吧。可是,我们或许忽视了,出门等待的方式不是一种形式,它会多出好多好多的东西,有关深爱、深情、美好的东西。一个人在出门等待的时候,主要的事情是等人,主要的心放在被等的那个人,只要等待的人站在那里他就能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等人,心也会不住地飞向被等的那个人。而在家等待,等待的人自由多了——被等的人可以被完全忘掉,去做其他的事情。这样就少了很多心与心的连接、行与行的连接、爱与情的连接、美好的连接。即便在等待的时候,被等的人并不知道,也看不见,但是当等到的那一刻,等待的力量就会乍现,等与被等的人瞬间都会有强感,而这种强感表面上会逐渐趋缓、归于平静,不如当时等待的时候那般强烈敏感,但是其能量本身并没有丝毫消减,只是平铺融合在了彼此的身心,时时有力,刻刻流动,温柔地安抚着生命。当未来的某一时刻需要,这些能量可以无损汇集、凝聚生命、绽放大美。
有时候想想,现在的我们,爱的表达好像少了些什么东西,好像隔着些什么东西,比如隔着手机、隔着各自的心事,少了真诚的直接、少了深情的婉转。货币有通货膨胀,难道,爱也有吗?货币的价值可以衡量,爱的价值,该如何衡量呢?用心,用行。
当秋日的暖阳洒落在小院的土墙、土地上,洒落在有铁贵英的二人世界里,我们仿佛听见了这个世界曾被忽略或者不曾听见的微妙的声音,那比呐喊更有力量,那是生命的歌唱,那般生动美好。黄太阳,黄土地,黄玉米,黄皮肤,此时此刻,万物丰盛丰收。
收获了玉米,播种起小麦,万物生长,一茬一茬,始终相连,终于开始。当贵英坐在犁耙上,当有铁牵引着驴走在田地上,我们仿佛已经看见了禾苗、麦穗和谷仓。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走着走着,禾苗生长,麦子抽穗,谷物满仓。当你想认清我是谁,你认识了禾苗、麦穗和谷仓,你已分不清你是谁,如庄周梦蝶。
房子是什么?寄身的地方。就像身体是什么,住心的地方。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于房子是行人,房子于我也是行者。没有不动的人,也没有不倒的房子。当借住的别人不住的老房子要被拆除时,有铁和贵英没有说一句话;当把全家都装在驴车上时,家就这么大一点,家仿佛也动起来了;当停下脚步回望曾经居住过的房子时,它是别人的,也曾是我们的,也是空空的。
“哟,一个燕子窝。唉,今年燕子回来就找不见窝了。”有铁,别担心,燕子总会回来,回来也总会有窝。苏轼说:“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或许,我们要为燕子高兴,因为它没有“空锁楼中”,它自由自在。我们不也是?总会有家,总算自由;早起早醒,实在欢喜。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铁说:拾得燕子窝,识得好春光;归来燕子新,我亦是新人。
“(麦苗)铲掉了就铲掉去吧,让它给别的麦子当肥料去吧。啥人有啥人的命数呢,麦子也一样,它也有它的命数呢。还不是到夏天,让镰刀割掉了。”有铁说这段话的时候,平静安然,既没有责怪贵英的失误,也没有抱怨自己的“命数”。反而,有铁是带着一种顺其自然、自在真实的态度活着。他坦然接纳、欣然生活,没有悲叹自己命如麦苗,也没有怪怨天命不公。他的“命”,由他自己数着、生活着,由他自己心甘情愿地实在着、创造着。哪怕是“二手”的事,也“一手”地做着。
电影《芳华》里说:“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贵英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本身善良的人,一个珍惜别人善良的人。错手铲掉了麦苗没错,再随手丢掉也没错。善良的贵英选择了再种下去,不管它能否成活。也许,善良就是:不做也没错,做了一定对。心安理得,理得心安。
“唉,你快来看,鸡娃子出壳壳着呢。电抱鸡娃子没妈妈,它第一眼看见谁,就把谁当成它的妈妈了,你以后也就好养好管了。别扶,让它自己站起来。”看到这一幕,我们仿佛看到了有铁和贵英与他们的孩子的世界。他们的爱有了结晶,他们爱着这个结晶,这个结晶也带给了他们爱。看到试着爬起来的“孩子”,贵英以母亲的爱想要去扶一把,有铁以父亲的爱劝阻了她,最终,他们的“孩子”自己站起来了。在母爱和父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是温柔、坚强的孩子,是善良、独立的孩子,是有爱、可爱的孩子,是实在、生气、活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生活里可以有忧愁烦恼、艰难苦痛、挫折失败,但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幸福快乐的孩子。
有铁和贵英搬出原来借住别人的房子后又找了一间房子居住,此时开始计划亲自动手盖一间新房子。当他们到河边接取和泥的水时,有铁蹲坐在河边舀了半桶水,发现里面有几只小蝌蚪,于是用手掬出放生到河里去了。什么是放生?放生,是当我们与事物相遇时,我们可以无视它、伤害它、掌控它,但我们却选择看见它、爱护它、助它自由。放生,是放下别的生命,绽放自己的生命,是释放本真,融入世界,理解、体验万事万物的生命。
从前,人们盖土房子的时候,除了瓦片等少量的东西是购买置换来的,大多数东西都是要亲手制作的。比如打土砖,要用水、土、麦秆、头发等先和稀泥,这个过程中需要人光着脚踩踏泥土以使之混合均匀、充分连接、富有韧性、成为一体,然后铲进木质的模具里加工,就能拓出一块一块的方土砖。拓出来的土砖还需要平铺晾晒使之干透,然后再垒起来。人们通常是在农闲时打好土砖存放着待用,或者是计划要盖房子了,就开始抽空一点一点的打拓、积累。影片中有铁正是计划要盖房子,才打土砖的。不过,从前的人们,打土砖、盖房子大都是相互帮助的。比如亲朋好友今天来帮你,等他们打土砖、盖房子的时候,你又去帮他们。
什么是我的家?什么是我的房子?动过手的、用过心的,才是自己的,才是久居久留的。也许人这一生,亲自劳作的活动量,才构成一个人的身高肚量。
“别吃了,跌土上了。怕啥呢,啥不是土里头生的,啥不是土里头长的,土都不嫌弃我们,我们还嫌弃土呢吗,土就是干净东西嘛,不管你是有钱有势的人,还是啥人,你只要种上一袋袋麦子,它就能给你长出来十几袋子,二十几袋子麦子来嚒。这个遭瘟的,再没个啃地了。它现在把苞谷苗子啃掉,秋天它就少吃一个苞谷棒子,它啃就啃去。你,拿上,我先跑上走,驴还拉土呢,我不能把这个遭瘟的,压坏了。行呢,我把那行苞谷的草刨掉。嗯。拉上土就来了。”
这样一段对话,朴素中蕴藏着哲理和智慧。什么不是土生土长的呢?空中的花儿,根连着土地;空中的飞鸟,不能一直飞;一切都要落地,如同尘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一因一果;一袋麦种十袋麦子,说的是一因多果。驴子啃掉一棵苞谷苗子,秋天少吃一个苞谷棒子,说的是因果,更是顺其自然。有铁并没有因为驴吃了苞谷苗子就打骂驴,而是和驴一起坦然接受。谁又敢断言有铁的话驴就听不懂呢?我想,驴生和人生都在思考、成长吧。
“你举例子能咋的,谁的女人谁疼嘛。”你羡慕嫉妒恨能咋的,谁的生活谁过哩。虽然,风言风语戳痛了很多人,甚至淹死了很多人,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风言风语中生活得风调雨顺。同时,风言风语可不像泼出去的水,“发风者”已然被吹到受凉,只是自己无知无觉罢了。有些人一生,风生水起的常是死水,而有些人一生,风生水起的常是活水。风水,风是因水是果,风水可同是因,也可同是果。孰因孰果,且听风声水声、风水共吟。正如洪应明《菜根谭》中言:“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得乾坤清纯之气;晴空看鸟飞,活水观鱼戏,识宇宙活泼之机。”人生需得亲自听闻、观看,方解自然生气、生机。
“你听,雨槽瓶瓶,又开始吹哨哨了。你慢些的,别载倒了,黑咕隆咚的。好多袋袋都让风刮掉了。别哭,几个袋袋嘛,刮就刮掉了。来,这个披上。你别管我,你护土坯。赶紧回家去,雨大地很,别感冒了。你连哭带笑,鼻涕搅尿。你没感冒吧。我没那么虚,以前睡在我哥后院的窝棚里,刮风下雨都习惯了,没事,像我们家的驴吗。像着呢,还是草编的驴好啊,它不吃草也就不被人使唤。头一次来你三哥家,就记着他把驴打了一顿,我嫂子怕我尿裤子你不要我,就催着我尿尿去呢,我看你,在后院心疼驴,给它喂苞谷,这个驴,这个驴的命都比我的好,我觉得,你是好人,能跟你。那天,你直瞪瞪地一望我,把我羞得,眼睛都没处瞅了。(以上是风雨中保护土砖相关的话)桥头的老汉老婆子们,他们说我恨不得,把你拿个绳绳拴在裤腰带上,我把你拴住些吧,你别睡到半夜滚下房顶去了,还是睡在房顶上凉快。(以上是有铁与贵英夏夜露宿房顶的话)”听了上面有铁和贵英的话,我仿佛听见了一首诗:
听
雨爷爷要来了
风婆婆开始歌唱了
夜太黑
你慢些,别慌忙
我一个人慌忙就好了
土砖的雨衣被风刮跑了
不哭
跑了就跑了
你且披上雨衣
你护土砖别管我
你回家去别感冒
风雨之中
连哭带笑
天在哭,我们在笑
天亮了
你没感冒
背靠着我的背,讲起了故事
你说,你不虚
以前,风雨半张被
半生,风雨一直陪
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看——我用草编的驴
像不像
我们家的那头驴
像着呢
我说,还是草编的驴好
它不吃草,也就不被人使唤
做驴啊,要吃草,就自己去草原
要吃玉米,就到我们家来吧
你说,初次到我三哥家见我,看见驴被打
你说,你嫂子怕你出丑,叫你出门去
你说,你看见我心疼驴,给它喂苞谷
你说,驴命好于你,我是好人,愿意跟我
我说,那天在门外
你站在驴前,一直盯盯地望着我
羞红了我的心脸儿
连眼睛我都没处搁
夏天的夜里,我们一起睡在房顶上
听路上的人们说,我恨不得把你拴在裤腰带上
谢谢他们的奇思妙想,我这就拿个绳绳把你我绑上
夜真凉,我梦见我们一直一起睡在房顶上
到这里,电影才过了一半,我想,能看到这里的人,已然入境,至少没有迷失。虽然不舍,原想陪大家一起走完这场光影之路,而且我也还有很多关于“驴”的故事、关于“黄土地”的故事、关于“爱”的故事可与大家分享。但是,剩下的路,希望我们自己走,因为下一半路更幸福,应该不会迷失。正如树上村树《挪威的森林》里说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借此机会,再来摘抄几段树上村树《挪威的森林》中的话,希望对我们观看这部电影、观想人生有所帮助: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半山文集》里说:
“文学艺术是人类对自身各种存在感的描述,阅读则是人从这些已有的描述之中,去唤醒、认知、加深、拓宽、创造自身存在感的过程。”
同样地,也可以如是说:
电影艺术是人类对自身各种存在感的描述,观想则是人从这些已有的描述之中,去唤醒、认知、加深、拓宽、创造自身存在感的过程。
博·雅各布森《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里说:
“生活意义和存在性幸福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精神性的幸福,会为你的生活赋予一种特别的意义,这种意义源于你将自己归属于更伟大的事物。……这便将生活意义和责任联系起来了。
负责地生活,你的生命将充满意义。负责地生活,不仅意味着拥抱你自己和身边的人,还意味着拥抱这个世界。存在主义思想在这一点上经常被严重误解。许多人似乎认为,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就意味着你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远离这个喧嚣的世界。再没有比这更糟糕的误解了。
一个人存在就是向外面的世界伸出你的手。这个世界正在燃烧,需要所有善良和聪明的人的关注。这个世界上有贫穷、战争、难民、种族主义、仇恨、疾病、饥饿和气候巨变,也有神奇的大自然和许多人类奇迹。在你走过的每条街道上,你可能会遇到许多需要关注的不幸,也可能会遇到善良友好的微笑。外面有一个世界在呼唤你,等待你,为你的生活赋予意义。
最后,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有一个方面不应该被忘记,即不断地反思这些问题:对我们人类来说,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使我的生活更值得过下去?”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常常想,不是“我”向“生命”要意义,而是“生命”向“我”要意义,“我”要跟着“生命”的呼唤走,才能与“生命”共呼吸,才能与“世界”同步,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才能享受到这个“世界”无限的爱与美好。
最后,本文只是我个人观看《隐入尘烟》这部电影之时的一些想法,如树上村树《且听风吟》里说的:“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些个人的想法,并非绝对,就像本文不是想“歌颂苦难”、“赞美过去”,而是想宏扬善良、活在当下,也许能带给大家一些生活的“方向”和“希望”。又如《半山文集》里说的:“世界是自取其意义的世界,阅读是自取其意义的阅读,人生是自取其意义的人生。”电影也是自取其意义的电影,意义也是自取其意义的意义,愿我们都能:各取所需,活出生命的意义——活生生。
——隐入尘烟,如何生活:我看见两个隐入尘烟的人,活生生
——2022年9月10日中秋中午记(四月)
附:可听《隐入尘烟》电影印象曲《对她的思念握得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