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机会,阅读了武志红老师一篇关于中年困惑的文章,的确有些共鸣。订阅了武老师的公众号,订购了武老师在得到上的心理学课程: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最近几天的学习,两个心理学概念让我受益匪浅,那就看看是什么?
我们作任何选择都是为了追求好处。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每天都面临很多选择,最终都是个人在执行各类选择。
有些选择事后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当时就这样选择了。
之所以有这样选择,其时都在追求其中的好处,只是当事人是否清晰这个好处是什么,或确认或模糊或不明所以,但冥冥之中,这个选择都是有其特定的好处的。
深思这个心理学概念假设,其中有些缘由。那就涉及到另外一个概念。
人的最本质是自恋需求,自恋有两个常见的表现:我是对的,我比你强!
面对每一次选择,人都会从最本质自恋需求,去进行选择,而自恋的体验有些是在意识状态,而更多在潜意识形态。
复盘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几次选择,深纠其中,都有些有利于自己的缘由,其中都有这两种自恋的倾向,体现自己更强或者表现自己是对的。
重点大学毕业后,对工作的选择,没有选择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或外企,而是回到家乡四线城市,参加到地方国有企业,在普通大学毕业生中,感觉到优越感和竞争优势,充分体现了我更强的选择倾向。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选择,其实就是自恋的导向,选择有利于表现我更强的工作。虽然后续职业生涯也有很大进步,但与当年的同学相比,确有不小差距了。现在看来似乎自己放弃很好机会,其实这个选择在当时有相当的合理性,我选择当时自己舒适区,放大了自己自恋的感觉。
观察现今社会中发生的事件,看似不可理解,其实是每个人素质不同的体现,也就是自恋的形态不同表现,有些对自恋有理性的控制,展现自我价值观的素养,有些就全然是自恋充分表现,以自己最强和更对作为选择的依据。
前两天重庆公交坠桥事件,乘客认为司机在刁难她,她是对的,所以她全然不顾全车人安危,与司机产生口角,进而肢体冲突;而司机有可能会觉得我比你们强,不输这口气,掌控方向盘的双手与乘客进行还击,使得车辆失控,酿成惨祸!
这些都是当事人当时的选择,现在看来,不应该,但在最本质的自恋需求的导向下,不应该的选择却成为当时合理的现实。
认识到人的局限,局限于自恋,局限于自恋的选择,能有及时自我察觉,或许会有更好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