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在他的《见字如来》中说:
比起“惧”来,“怕”这个字虽然易写又常用,却难以意会得多.惧(懼)字的音符是瞿,上边一双瞪大的眼睛,底下则是鸟身,活脱脱“鹰隼之视”;被一只猛禽怒目而视,岂不害怕? 倒是这个“怕”,甲骨文,金文皆不见,据文字学家判断:此字原来不念“帕”音,而是“泊”,表内心恬静.了无激动之义。 白,是日出之前所显现的微光,有一种单纯、高洁的气度。《老子·十二章》说了:“我独怕(读若“迫”)兮其末兆,如婴儿之未孩。”(只有我独立而无所作为,没有外在的形迹征候可见,就像嬰 儿还不会笑一样。)
虽然怕字原本不怕,可是后来为什么怕了呢?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谜。我们大约也只能在杜甫的诗句“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和元稹的诗句“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中推测:那是中古以后书面文字追随方言俗语而导致的变化。毕竟,我们有时候还真说不上来为什么我们会怕!
“怕”!
打小就是个怯懦的人,感觉谁都惹不起,常以“与世无争”自诩,其实这心里就是个怕。怕了就什么也不争,好坏都不争,即不争名也不争利,呆呆的一副穷酸相,爱谁谁。
不争不自由,不自由就压抑,骨子里还有着些许的放浪不羁。作为宣泄,只要不是面对人,大有“人不畏死何以惧之”的胆儿肥。
平生一芥,隔行跨业的做过不少事,全凭胆大而妄为,心说“好玩儿”。
要是以“好玩儿”说,此生无憾,足矣!若是以名利说,一阵风不落尘,败败!
“怕”什么呢?细思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