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凡丫丫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 第23天
今天,在发廊看到一个长发的小女孩,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等待理发。
她穿着一件红色的小外套,越发显得她的脸白里透红,十分可爱。但是看她的表情,完全看不出她那个年龄段孩子所该有的纯真与快乐,一脸愁苦,好像正等待着什么大风大浪。
她的一头长发显得有点乱,应该是疏于打理了,所以才要剪掉。跟她一起来的是一个背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她跟理发师说要剪成学生装,早上起床打理她的头发很麻烦。
孩子木无表情地坐上理发凳,行为上看不出不情愿,但是脸部表情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我还发现她的眼眶有点浮肿,估计在家已经因为这个抗争过了,抗议无效,所以不想再做垂死挣扎。
我在一边看着,有点看不下去,就轻声地说了一句:“她是不是不想剪头发啊?”孩子妈妈只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等剪完了,我看孩子还是那么苦逼的表情,就很违心地说了一句:“哗,很好看啊!”孩子听了我的话,很乖巧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发出几乎听不见的一声“嗯”,脸上苦逼的表情依然保持着。
心里那么难受,还不忘回答我,从这一点就看出来这是一个懂事而乖巧的孩子。我感到很痛心,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一下她的心愿?有什么比孩子脸上灿烂笑容更可贵?从我进入发廊就开始不断拍照,但是丝毫没有引起孩子的注意,就算我拍她也没有一点点表情,可想而知,孩子心里是有多苦。
说真的,学生装一点都不好看,又土气又没活力,看着也死板得很。但是,对妈妈来说却是省事多了,洗头发变得简单了,吹头发也可以三两下完事了,早上起来更不用手忙脚乱地给她梳理头发了,真是省时又省心。
所以,我们身边常常上演类似的一幕:女儿头发太长了,不愿意剪,就开展各种威逼利诱,让孩子不得不就范。不得不说,这是很野蛮的做法,严重缺乏同理心。
试想想,如果换成是我们自己,愿意别人逼着自己去把头发剪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吗?估计没有人是愿意的,如果被逼就范了,也会不愿意见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都接受不了的事情,为什么要求孩子去接受,去服从我们这种无理的要求呢?
其实,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真的很残酷,也过于自私了。我们常常为了方便自己,而强迫孩子服从我们,为此还常常动用打骂的方式。
如果我们学着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我们不会忍心那样做的。无疑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时候这种爱太过于深刻,以至于自己都欺骗了自己,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而无视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都已经摆出那一副苦大仇深表情了,为什么还要去逼迫她呢?难道就不担心孩子为此而落下心理阴影吗?难道孩子的快乐不是父母的一切吗?有什么值得拿孩子童年的快乐换取的呢?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都愿意倾注一生去付出,但是付出的拼劲又常常使为人父母者忘记初衷,无意间用孩子的健康快乐去换取所谓的“成功”。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远离不良习惯,很多父母都用尽心机去防止孩子沉迷电视、网络。但是,很多时候为了减少孩子对自己的干扰,为了自己更快更好地完成手头的工作,常常给孩子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一图省事。
当孩子玩着不愿意放手的时候,我们又一再地为此生气,责怪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就知道玩。
这难道不是欺负孩子的行为吗?当我们需要孩子安静的时候,主动让他们去玩去沉迷;当我们闲着无聊的时候,我们开始管这管那,一再剥夺他玩的权利,还一再为此苛责他,完全忘记了我们需要他安静的时候是如何催促他好好玩、安静玩的。
表面看完全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细想一下,其实我们都是为了自己好,为了方便自己。只是我们的传统意识让我们不敢明目张胆地“自私”,所以我们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一再欺负孩子!
其实,孩子心里很明显地觉得自己是受欺负了,但是他的知识层面、语言能力的有限,让她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抗争,他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情绪。但是一哭一闹就又会被批评不乖,有时候甚至还会遭到威胁: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再哭,妈妈就不带你出去玩了……
原来,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那孩子为什么地无条件服从妈妈呢?难道就因为妈妈生养了孩子吗?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都有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孩子还小,不会有什么感觉的。就这样,我们使劲地欺负孩子,以为孩子还小,不会察觉,其实孩子感觉跟我们大人一样灵敏,只是她不善于表达,所以只能默默接受甚至忽视。
一次跟闺密微信视频,她三四岁大的孩子正在画画,看到镜头就把画举到镜头面前给我看,我还没来得及看,闺密就说了一句:“你画得这么丑,还好意思给人家看!”我听了心都疼了,孩子会没有感觉?
闺密觉得画得难看,那是因为她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了,所以她觉得孩子画得不像实物,还很丑。这是实实在在的欺负孩子的表现,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才多久,她才见过几次那个实物,而且她连笔都不太会拿,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怎么可以要求她画得像?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如果我们不能现在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不能用同理心去看待问题,那一切的做法都是在欺负孩子!而恰好,我们普遍都缺乏同理心,所以不得不说,我们都在欺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