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取自花粥“我总是没有钱”歌词
文/黝黑的渔夫
01......-......-............
我想不少人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初高中时我们感受不到太大的阶级贫富差距,知道自己用钱不那么宽裕、不比人家家里,但别人怎么有钱有权怎么不一样,我们并没什么实质感受。谁家在哪儿有一栋别墅对我们而言,不过是一句“哦,真好”。
大学我们加深了这样的感受,也在很多信息阅读、知识获取中理性知道了彼此的差异,可我们内心总有一种傲气:只要我还是我,我便本身就和其他人不一样,我的个异性来自于我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的区别。
02.....-....-.........
但是,大四找工作的一年,以及毕业、毕业工作,我们才发现这种差异性带给我们的情感冲击,不甘、无力和那么多的伤心(或者不那么多但也有那么点儿)。
大四找工作时有些人天南地北飞去各个城市面试,还要一句“你没找到好工作只是你自己不够拼”,而我们要在这句话前“瑟瑟发抖”、然后收拾行囊往南十几个小时硬座去广州、往北十几个小时硬座去北京,在这些一线城市考验着姐妹情兄弟义般借住小伙伴的寝室;到毕业时,我们可能或多或少都有听说谁家里帮忙找了哪儿哪儿的关系,顺利找到了国企私企工资不低、典型事少钱多的工作,他们投简历、面试过个形式,初面一句“就是你啊”终面一句“你很不错”;我们也曾想过去哪个国家留学,幻想过东京的夜樱、巴黎的咖啡馆和英国的绅士们,可是2000一场的雅思or托福考试就让我们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工作了,我们以为自己离一套房也不是那么远,却每个月省吃俭用感觉自己活得猪狗不如,同样的工资别人吃香喝辣住自己家,家里已经买了房有了车,买一支200口红不岔气,买双800的鞋不需要攒,而我们却要告诉自己这是犒劳自己、要好好工作。
我们的烦恼如此廉价,有钱就能解决。
03.........................-.........-.......
我想,大学到工作最大的打击,不是阶级的残酷,而是面试时面试官们“大学生值什么钱”的社会现象。不会考研,没钱出国,没条件创业,本就面临着和他人阶级贫富差异带来的烦闷,还要在唯一的“出口”(找工作)面前受尽打击,这个打击,可能来自和你差不多阶层刚毕业没多久的前辈们。特想说一句,何必为难。
你没找到好工作,是因为你不够优秀。
仿佛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正因为我一度觉得它很有道理,所以我也曾经一度地陷入“我是个垃圾”的自我否认中。长达两年的精神折磨,还是自我施加的,简直要怀疑自己是个抖M了。
时至今日,便能明白机遇和境遇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影响。所以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是还在找工作的你,不要灰心、不用怀疑自己,只要你在努力,便“尽人事知天命”吧,我要告诉你,你很优秀。
04.......-....-.....
我不觉得自己�浪费了大学时间、也不觉得现在开始努力会迟,但我真的,也后悔过大学没有集中、高强度、规划性地培养出自己拔尖的竞争力。
借这篇文章对那些未毕业或已毕业心有不甘的人说,专业、学校没那么的重要,没那么容易替代的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些竞争力,必然来自大量时间堆积的不间断学习、牺牲闲暇时间的实习和自我反思改进的内在。
其实你现在也只是一种挣扎,也许你毕业时因为你二本的学校、因为你一本非211的学历、因为面试官不喜欢你的白衬衫,你比我要遭遇更多挫折和难堪,但至少你也不会再有那么深的后悔。因为你已经尽可能地培养了自己的竞争力,尽可能地努力了。
不无难过地说,没有什么大机遇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阶层,但至少几十年的及时行乐、生活无忧可以靠我们自己努力。
所以人还是要努力,努力了,你得到的东西也许没那么多,但都是你本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