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日,周扬青发布的“分手”微博,弄得满城风雨。
周扬青在微博中怒斥“小猪”罗志祥渣男行径,
一文激起千层浪,随着这篇微博的“火爆”,随之而来的诸如“421笔记”、“冰山一角论”的大瓜砸的我们是一阵一阵的眩晕。
仅仅几个小时的时间,罗志祥“人设”就崩了。
但随着罗志祥被“全网声讨”,一场“查男朋友手机”的热潮也就此掀开,这完全“归功”于周扬青分手微博中的那句话:
“如果不看我都不知道原来你还有另一部专门用来聊妹的手机。”
02
手机,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使我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手机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只能打电话的“大哥大”,变成现在的集通讯、上网、拍照、购物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微型电脑”,它愈发强大的功能,也在不断的让我们的生活在发生着改变。
手机因为保存着使用者的身份信息、通讯信息、照片以及各种账号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的原因,它也慢慢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个人“私密空间”。在这个“私人空间”中,手机的使用者可以存放一些自己认为私密、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比如照片、短信等等。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私密”性,在男女朋友之间,甚至夫妻之间,查看对方手机的行为也被不厌其烦的拿来当做话题讨论。
有些人认为,男女朋友或者夫妻之间应该不分你我,手机应该对彼此是透明的,两人之间彼此都知晓对方手机的密码,可随时查看或使用对方的手机;
而另一些人认为,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都要保持个人的“私人空间”,手机作为私密空间的一种,应该相对独立,查看对方手机是一种不尊重对方的行为。
03
其实,“查看男朋友手机”的热潮,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早在2004年,随着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手机》的上映,就曾经掀起过一次“查男朋友手机”的热潮。
简单来说,这部电影的主线,讲述的是由葛优饰演的主持人严守一在三个女人中“游走”,最后终于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手机,不仅是严守一在三个女人之间游走所使用的工具,它也是整部电影的“连接线”,更是严守一付出巨大代价的“导火线”。
直到现在,严守一当着费墨接电话时含含糊糊的场景还让人津津乐道。
似乎从这部电影开始,手机变成了男人出轨时的重要“作案工具”之一,而手机里存着的那些秘密,也被看做男人出轨后的重要证据。
网上更是有女生打趣的说道:“没有一个女生看完男朋友手机之后是笑着的。”
在距离《手机》上映14年后的2018年,一部由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改编的电影《手机狂想》,又一次“查手机”推上了热搜。
这部电影讲述了七个朋友在一次聚会时,玩儿了一个叫“手机都放在桌子上,聚会期间所有的信息和电话都要向在座所有人公开”的游戏,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故事。
如果你自己观察便能发现,影片中的三对情侣,他们分别代表着爱情中的三个阶段:
贾迪和白雪娇代表着爱情“轰烈和缠绵”的阶段;吴小江和李楠代表着婚后“互相心怀鬼胎又互相感觉对方心怀鬼胎”的阶段;而文伯和戴戴,则代表着孩子长大后,夫妻两口“已经没有爱的激情,一切都归于平淡”的阶段。
而手机,又一次变成了他们用来隐藏和互相猜疑的“工具”。
04
“严守一回到北京后,从此不再用手机。”
这是《手机》中的一句旁白。
但仔细想想,手机到底做错了什么呢?它只是一个科技时代的产物而已,科技本无罪,科技也不应该成为人们的束缚。
李楠总怀疑吴小江外面有事儿,千方百计的要看吴小江的手机,而李楠自己却也正用着手机来“搞刺激”;
贾迪用着远落后于时代的“老年机”,但还是一样用短信和电话这些手机最基本的功能出轨了白雪娇的闺蜜;
和沈雪在一起后的严守一在出轨武月后,对费墨如是说:和武月在一起确实很有激情,可他想娶的还是沈雪……
你看,错的并不是手机,而是人。
05
说到底,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即便它存了很多“信息”和“证据”,即便它用来和“情人”或者“小三”联系,但它依然只是个工具,错的,不是手机本身,而是使用它的人。
也许冯骥才诗中的爱情,才是最完美的: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写一字决别,言一梦长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一人相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深情,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留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推崇着“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开”的爱情观,“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显得略微有些“过时”了。
但专一、忠诚,并不过时。
你可以因为对方好看而在一起,你可以因为对方有钱而在一起,你可以因为对方积极努力而在一起,你甚至可以仅仅因为对方字写得好看而在一起,只要你过得幸福,无关其他。
当然,你也可以因为对方颜值掉线而分开,你也可以因为对方穷而分开,你也可以因为对方消极怠工而分开,你也可以仅仅因为对方睡觉打呼噜而分开,只要你过得不幸福,无关其他。
但当你还和另一半在一起的时候,不顾左盼右,不朝三暮四,
这是对爱情最起码的尊重。
后记
此文为老张看完微博热搜后有感而发。
总觉时间匆忙,思维肤浅,仅寥寥数笔,毫无章法和顺理。
碍于本人才疏学浅,思之八九,写于纸上不过二三,无法描绘脑中所思之全貌,但好在所表心思大抵如此,望各位海涵。
如有高见,望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