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沉浸在别人的目光和与别人的比较上,我去了美国之后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所有的极具影响力的创新都是在美国,而不是中国。我们有句老话“书山有路勤为径”,但那些美国人下午4点多就开始打球、跑步而不是再辛苦工作,我们比他们辛苦多了。
但现实却是他们在改变世界而我们在copy他们。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一直在和别人比较而不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是最快乐的。
放弃竞争反而让我更上一层楼
初一那年在启蒙老师的帮助下,我从全班倒数仅仅通过半学期就到了年级前100,那时候突然有种从“小丑鸭变白天鹅”的感觉:老师开始给我更多的关注,同学也开始请教我问题。那之后我开始格外努力的学习,想取得最好的成绩让更多人关注我,认识到我的存在。但只有期中期末考才能知道自己在学校的排名,平时的测验只有在班级的位置排名,于是我开始重点提升自己的班级排名。
可不管我怎么努力,一直是班级前五,很难进前三更别说获得第一名了。这样的日子差不多持续了3个多月,我变得很焦躁,为了缓解这种焦躁我开始打压比我成绩好的同学。没事就找他们麻烦,甚至还进行人身攻击,说一个女孩胖、另一个女孩丑、另外的男生女人型。。。
直到学校安排一次春游,只能规定班级前5名同学去,异常激动的上了旅游的大巴,可我发现全车除了我平时打压的那4个人,其他我全不认识!我们五个人只能相互依靠,可他们都不愿意主动和我说话,百无聊赖的我只能一边吃着袋子里的“口粮”一遍看窗外的风景。
到了旅游景点老师让我们各自分开玩,下午到点集合。玩到中午吃饭时候我才发现随身携带的大部分“口粮”被我吃完了,连水都没了。当我坐在草地上一脸无奈的看别人好吃好喝流口水的时候,其中一个经常被我说女人型的男生主动过来分了点面包给我,过了会另外两个我经常冷嘲热讽的女生也过来给我点吃的和喝的,然后我们四个人坐在一起享受午餐,那时候我才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说来也奇怪,当我改变了把他们当竞争对手之后,我很快就考到了班级前三,甚至好几次全班第一,而且我和他们的关系一直维护的很好。
我原来以为只有我存在这样的问题,直到进入高中后才发现还有人和我一样。
我高一舍友邵雯雯看起来很老实、踏实,我和他性格很像也聊得来,没事就一起吃饭吹牛逼。不过我高一那会沉迷网吧,上课基本睡觉这样才有精力中午跑去上网,所以在邵雯雯看来我是个十足的差学生。
但再一次考试中,我物理成绩考了全班第一,比他还高——要知道前面所有的科目他都是全班第一。当听到成绩的时候我也很意外,不过因为有初中的经历我不敢和他炫耀自己的成绩,害怕再失去这样一个“朋友”。可我发现我那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我没告诉他我的成绩,他还是选择了排斥我。
平时每次见面都打招呼,但这次却不搭理我,吃饭也不和我一起吃,最后我实在憋不住,放下面子去找他问个究竟,原来是因为这次物理考试我考得比他好!他每天拼命看书,凭什么我一个上课睡觉的人他考得好,他很不服气。
结果,为了保留他这位朋友,我选择了更加荒废学业,最终成功的在下一次考试全方位不如他。高中分班后这段“朋友”感情就淡了,现在早已经记不得他长什么样子了。
你看看你哥哥怎么做的?
我们总是不断地把他人当做自己的目标,与周围人相互竞争,就连我们的老师和父母也把我们和他人比较,那时候我们多么希望可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我有个各方面都比我出色的哥哥,长得比我帅、成绩比我高、身高比我高、还TM比我听话,所以我每次惹事或考不好的时候妈妈总是说:“你看看你哥哥怎么做的?”
那时候哥哥感觉像自己面前的一座山,我在他后面拼命追赶着,可永远无法超越他!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和他上的都是同一所学校,终于在高考结束后我才摆脱了他给我的压力——我和他上了不同的大学,从此我也放弃了眼前这座高山,追求自己的道路。
正如猎豹移动CEO傅盛所说,我们大部分高材生缺乏创新力就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是去和别人比较,去竞争,去进行“零和博弈”。任何竞争的代价都是昂贵的,即使是去参加英语竞赛的学生,获得的最大的成长也是在竞争之外:
我一直喜欢把竞争比作高速上开车:当你前面有辆车的时候,如果只是顺着原来的跑道你永远无法超越他,强行超越只能车毁人亡;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到其他的跑道,然后加速超越前车。同样的,和别人比较,你也永远无法超越那个人,因为你的眼里只有那个人,而没有看到那个人身后的风景。
竞争对人的最大影响其实是思维,竞争思维本质上是一种短视思维,是以一种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僵化思维。一个从小习惯竞争并且被灌输竞争理念的人,走入社会后他很难会去创造一个牛逼的企业,更多的是加入一个人才如林的知名企业,开始自己的职业竞争之旅。
从群面开始,一步步从基层干到高层,之后又想和自己老板竞争,就离开公司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却仍然做着和上个公司重复的事情。他的眼里从没有为他人创造价值,而是想着如何讨好上司,如何投机取巧。对他们而言,工作变成了一种表演,一种利用人性的表演!
避免竞争实际上只要学习一种思维:第一性思维——解决问题时,回归到事物本质上去,一层一层的剥开事物的本质,然后从本质触发,一层层推出创新的结果,这就是颠覆式创新。也就是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首先把面临的问题分解成所有需要遇到的小问题,并把每个小问题解决好来最终解决大问题。
第一性思维有个物理或数学公式都存在的特点——解决问题的方法优美而简单。
然而要想获得第一性思维很困难,特斯拉创始人具备第一性思维是因为很小的时候就看物理、科学、历史等很多科目的基础书籍,他把每一门课的知识提炼到思维框架的层面,并把不同的科目的原理连接在一起创始巨大的创新思维。
相反,竞争思维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是去了解相似的产品是怎么做,问有经验的人怎么做,最终再怎么精彩绝伦的想法最终趋于平庸,最多只是几个微创新而已,然后很快陷入竞争的泥潭。
硅谷著名投资人彼得泰勒《从0到1》书中提到,竞争是给失败者的,所有的失败者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而所有的成功者却只有一样的幸福,就是垄断市场。
我们的教育只是教育孩子如何成为更好地雇员,如何更好地与别人竞争,去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但社会的未来需要能创造自己跑道的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竞争上,而是更多培养自己重新发明“羊”的能力。
我们从不主动竞争,但有人侵犯我们权益的时候,我们必将力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