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检查,结果医生说要住院做个小手术,第一次做手术。
年轻多经历事情,才会产生同理心,最重要的是有希望。
干一行,爱一行。看XX说:不想卖课了,累,想开个线下奶茶店。
很佩服他做自由职业的勇气,而且能坚持一年的时间。
其实做任何事情,哪怕是你喜欢的,也同样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积累,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困难和问题。
过去年轻,总觉得业余时间不休息、周末放假不休息。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学习,几年之后就能比周围人更进步。
现在反倒不是百分百认可这种观点了。现在大家反而是越学越焦虑,有时候反而需要慢下来,然大脑的存储空间有一定的富余,一直满盘高速运转,时间长了也不是好事。
评估自己,找准节奏,降低期望,长期坚持,产生价值。
这就像塔勒布在《反脆弱》里说的一个观点:建议大部分人找一份稳定的、长期的工作(除非你真瞅准了,有能力了),对于风险回报极高的事情,先做小范围的尝试。(大概意思)
写作就是这样一种事情,对很多人很有吸引力,同时也很难赚到钱。聪明的做法是用主业去反哺这种爱好。
这个爱好也很昂贵的,要不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的生活也过得不是太好。
也许你会反驳你看XXX,一个课程就卖了百万、千万。
于是就有月入百万的标签,这是一种夸大的营销推广策略。
首先,它能持续卖三年吗?能持续的一定是满足刚需的,比如新东方英语培训,你要考试要出国。
擦边的是秋叶PPT,大学生、刚工作的每年都有一批新源。
其他的课程大部分就是锦上添花了,不是必须上的,有更好。
其次,你只算了收入,你没算成本。能卖百万的开课程,基本上都是全职干,而且不是一个人,会有团队帮他去做服务,你要开工资吧,会有渠道帮他做推广,你要分成吧?
你还要不断飞到各地去参加各种培训课吧?
这里面还有很多坑,内行人是比较了解的,最终到你口袋的有多少?算算纯利润。
就拿之前热议的顶级的得到专栏,很多人算李笑来当时通往财富自由之路,199元*15万订阅量,收入3000万。
但是要交税啊,得到也是要分成的他提供了平台推广、编辑做服务。
而且是一年买断的,一年之后再有收益就和作者没有关系了。
当然后来出书了。
这也是一个头部效应和寡头,做得最顶级的人才能做得好。
其他的背后有多少苦苦挣扎的。
越是零门槛,他的竞争和同质化是最激励的,你要PK掉多少人。有多少人会模仿你。你要不断设置护城河和自己的门槛。
这之前他们已经积累了十多年。
所以我经常拿传销和直销来对比写作,“精神鸦片”让人疯让人狂,让人欢喜、让人忧愁。
对于普通人,写作是赚钱回报率最低、性价比不高的事情,这是一条铁律。
要你的文字有人看,需要你至少在某个领域有成就成功的经历吧,要不你的影响力来自何方?有什么说服力?有什么值得别人看的?
目前我观察总结:
1,主业已经做得很好,写作是爱好,用主业来反哺,这是比较好的选择。简书现在也有一批这样的人,比如蒋元坤老师等。
2,主业是和文字、写作相关的工作。好多大作家走的就是这条路,深耕这个行业。
3,最后一种就是寻求转型,想进入这个领域的,其实教育培训行业也是鱼龙混杂,一样也有你想不到的问题。
当然写作也不是没有好处:可以记录,养成习惯;可以交友,找到价值观相近、爱好相同的人;精神层面的认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