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坐在讲桌前,微笑的看着陆陆续续进班和我问好的孩子们,想到这些孩子都从各省、各市、各所学校转来,并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汇集在快乐向上班,这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吗?不知为什么,我的脑海中浮出了一句话:我不是因为比较才喜欢你。
似乎在想到这句话时,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一个又一个孩子,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延续,也是一个又一个家庭对未来的希望和期望。而他们将要面对的那位班主任,那位任课老师可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这四十四个家庭,四十四个孩子,四十四种未来……
记得张晓风女士在《我交给你一个孩子》这篇文章里的这样一段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深受触动,而那时,我是刚刚毕业教书的新教师,而今天,当我再次思想的流淌时,已是十四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原来一直在我心中流淌,滋润着我,滋养着我。这些年来我一直不思进取,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不断的耕耘,这是我的一块精神家园,我可以认真的劳作,当我看不到更好的方向时,我更愿意在这教育的前线,有自己的小作为,也许是我的见识短浅,也许是我的资质不够,只能也只想真正的影响着每个孩子。一路走来,我遇到的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家庭,很多都在抱怨着孩子,比较着孩子,她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孩子这样那样的不好,这不如别人,那不如别人,却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闪光点;要不就以各种理由,不管或少管孩子。而我可以做到的就是不断的在这个快乐向上班的小天地里,发现孩子的好,发掘孩子的好,锻造孩子的好,促进孩子在学校里有自己的成就感,有自己的存在感,这也注定了我看孩子的时候,不会只看孩子的某一点,也不会单纯的拿孩子来比较,我喜欢看到孩子的各个方面,喜欢比较孩子的曾经和现在,喜欢看到孩子战胜自己、收到认可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也会给我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让我坚定走下去的力量。教育,要培育和教授同时进行,而当教授出现阻碍时,要有培养、培育的心,将眼光放长远,把步子减小,把速度放慢,这才会再看到“风景”。
父母和老师都还有这样的心态,才不会急功近利,才不会促进比较之风泛滥,毕竟作为每个个体的孩子,都有成长的内驱力,我们将孩子的内驱力发掘出来,开动起来,让孩子感受的生活快乐与意义,并为之追求,他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机器都开始智能、人性化了,我们的孩子,不也应该让自己天真善良的一面显现出来吗?
让孩子知道,不是因为和别人比较,我才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