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作于1935年,最初发表于1935年9月22日《大公报》文艺副刊,后收入短篇小说集《蛤藻集》(开明书店1936年版),是老舍前期的代表作之一。
我认真读了两遍,勉强懂了一点。
这是一篇读起来有点晦涩难懂,但是可以让人一气呵成读完的小说。我想我可以读完,主要是悬念丛生、情节紧凑,细节动作描写生动传神、震撼人心,同时,我也能从似懂非懂的字里行间读出惆怅、无奈和民族大义之呼声。
文章开头11个字单独成段:“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这成功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沙子龙怎么了?他是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要把镖局改为客栈。他改为客栈他之前的镖局朋友以及其他人如何对待他?改成客栈后他生活现状如何?反正我看了第一段脑子里就想了很多很多。
紧接着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把主人公的命运与时代命运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增加了本文的时代特色。紧接着主人公沙子龙出场了,通过沙子龙生活现状以及一系列动作展示了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镖局师爷如今为了生存,藏起了他引以为荣的过去,也就是夹起尾巴乞讨生活。让我感受到了主人公命运的凄凉和深深的无奈。
沙子龙不承认自己有弟子,所以别人讨教也都是没有结果的。沙子龙一句幽默的话让我记忆深刻:“教什么?拿开水浇吧!”我听到了这句话背后的隐忍、辛酸和迫不得已。
王三胜自称是沙子龙的大伙计,为了度日,卖力地在土地庙拉开场子。一连串专业且精彩的武打动作描写,就知道他是武功了得之人。然而观看的人却很少、挣到的钱也很少,不够吃的,甚至还赔钱。也就是生活非常凄惨,生存不下去!
为什么人很少呢?我也在疑惑。
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孙老头,他们一交锋,武艺远远高出王三胜。传说中的沙子龙的弟子竟然败得一塌糊涂!这个时候,观众呼啦一下多了起来。武术表演得再好,给的钱少、看的人也少,原来他们对热闹更感兴趣。
瞧,观众没有几个真正欣赏武术的,都是麻木的、无聊的啊!呜呼,悲哉!!
王三胜本来就想激励沙子龙传教他一些,如今有了孙老头特意通过他会会沙子龙,两人一拍即合。
读者开篇就好奇“沙子龙怎么就把镳局改成客栈”?此刻终于有机会一起去看看了。
到了客栈,沙子龙听闻所为何事而来,不动声色“只打了个不甚长的哈欠”。沙的漠不关心令王三胜和孙老头都很失望。王三胜不敢说什么,孙老者多次直接提出请教枪法的要求,沙子龙顾左右而言他。
孙老者实在没招,就说:“我练趟给你看看,看够得上学艺不够!”说完,一曲腰已到了院中,把楼鸽都吓飞起去。拉开架子,他打了趟查拳。一连串动作描写,非看原文不过瘾啊。两个字“高手”,老舍描写感受,孙老者查拳打得绝了。沙子龙也禁不住点头喊:“好!好!”
一展高超的武艺希望与沙子龙切磋。沙子龙坚决拒绝:“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不传!”
孙老头和王三胜只好悻悻地走了。
从此以后,王三胜对沙子龙传授自己武艺的希望破灭,不再说他多么厉害,甚至坊间传言说沙子龙的坏话。曾经属于沙子龙的“一拳就砸倒了个牛!一脚把人踢到房上去,并没使多大的劲!有年月,有地方,千真万确,敢起誓!”一股脑儿送给了沙老者。
渐渐地,沙子龙的那点传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最后,就是失传了吧。
本文结尾让我回味许久: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我以为沙子龙代表的是武术之精髓,应该被支持、保护和发扬光大的。然而,因为外贼入侵,内外因素,让他们备受冷落、不公的待遇。他们凭借真本领连饭都吃不好,更不用提尊严了。沙子龙为了生存,不得不转型将镖局改成了客栈。为了守住新生活,沙子龙那是忍气吞声,太多憋屈和无奈啊!这给本文增加了浓烈的悲剧凄凉色彩。
往后,沙子龙、孙老头、王三胜生活如何?且由读者自己去想吧。
本篇小说写了88年,然而对于当下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那些应该受到尊重、扶持和发扬光大的科研、艺术、古建筑等等,真的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了吗?那些应该给予更好的待遇和尊重的科学家们他们又过得怎么样?我分明看到一大把一大把的所谓“俊男靓女”“小鲜肉”啥的玩意儿人品不咋地作风乱七八糟的,他们仅仅凭借毫无技术含量的演技,出演一些抵挡的节目等等,并没有传播正能量,也没有给社会带来好处,他们竟然赚得盆满钵满的。网络传播什么是具有舆论导向的,这些毫无营养,甚至认知歪曲,戕害人的思想的病毒满天飞。曾经多少孩子说长大以后的愿望是当演员,当人人都不男不女,醉生梦死,不去为国家腾飞而奋斗、献身的时候,当拼搏没有获得应得的荣誉感和尊重,科技还有后来人吗?国家又如何日益昌盛呢?多么可怕啊。我真想骂人啊!!!
前两天我看到一个十几秒的短视频,何赛飞非常愤怒地说:“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振兴戏曲不是喊的,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基本生存保障,给谁?啊,给谁了?”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可是我干着急使不上劲儿。
《断魂枪》所以成为名篇,除了文字优美精炼,情节吸引人,还有传递的思想具有时代特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文中分明在呐喊,为国之艺术的呐喊,为国之崛起的呐喊啊。这值得一代又一代人的深思,这也许是这篇文章给予我们更深的启示吧。文字的力量和意义,大抵也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