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作为程序开发,真的需要算法么,这个问题确实一直来被讨论,知乎,论坛,各个地方都交织着对他的讨论,那么作为一个iOS开发,我们到底需要算法么?个人感觉还是需要的。
为什么我们要了解算法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算法呢,下面先放一个个人觉得说的还不错的观点,从知乎上看到的一个回答。传送门,的确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APP并让他上线用不到多少的算法知识,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励志做一个技术人员,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单纯的码代码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不能知识简单的造轮子,我们还需要去了解更多的东西,有时候对技术的追求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生活中的算法
我们生活中还是一直笼罩着算法的,从大学的数据结构到很久前的第一次用oc去写一个冒泡排序,再到现在的几乎面试必问的算法知识(包括我们公司(一_一.)他仿佛始终围绕着我们的程序生涯。今天我们就从最常见的冒泡排序开始吧。
- 冒泡排序
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对当前还未排好序的范围内的全部数,自上而下对相邻的两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往下沉,较小的往上冒。即:每当两相邻的数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排序与排序要求相反时,就将它们互换。下面就上代码吧先来个C语言版
int i, j, temp;
int a[] = {1,3,9,8,2,4,5,7,6,0,11};
int length = sizeof(a)/sizeof(a[0]);
for (j = 0; j < length; j++)
{
for (i = 0; i < length - j - 1; i++)
{
if (a[i] > a[i + 1])
{
temp = a[i];
a[i] = a[i + 1];
a[i + 1] = temp;
}
}
}
for (i = 0; i < length; i++)
{
printf("%d,", a[i]);
}
printf("\n");
然后看一波我们熟悉的OC版
NSMutableArray *p = [[NSMutableArray alloc] initWithObjects:@"3",@"5",@"4",@"1",@"9",@"0",nil];
for (int i = 0; i<p.count; i++)
{
for (int j=i+1; j<p.count; j++)
{
int a = [p[i] intValue];
int b = [p[j] intValue];
if (a > b)
{
[p replaceObjectAtIndex:i withObject:p[j]];
[p replaceObjectAtIndex:j withObject:[NSString stringWithFormat:@"%d",a]];
}
}
}
NSLog(@"%@",p);
出了这些之外,还有插入排序,选择排序等多种排序方式,这里我们就不做介绍了,下面开始今天介绍的重点,二叉树。
二叉树
首先说起二叉树先看一下的基本介绍吧。
- 二叉树的基本介绍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二叉树,他的度为3,满二叉树 2^k -1个子节点(满二叉树就是一定度上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上图并不是满二叉树)。
- 二叉树的分类
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分为四种情况: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续遍历,层次遍历。
- 先序遍历
如上图所示,如果我们要先序遍历一个二叉树,我们要记住的原则是:先访问根结点,再左子树,再右子树。 所以我们遍历得到的结果应该是:A,B,D,H,I,E,J,K,C,F,G。
中序遍历
面对同样的二叉树,如果我们选用不同的遍历方式,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同样对上图我们选择中序遍历,原则:中序是先访问左子树,再根结点,再右子树
因此我们得到的结果是:H,D,I,B,J,E,K,A,F,C,G后续遍历
后续遍历的原则是:遍历左(右)子树,再后序遍历右(左)子树,最后访问根
得到的结果:H,I,D,J,K,E,B,F,G,C,A层次遍历
层次遍历的原则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得到的结果:A,B,C,D,E,F,G,H,I,J,K
后记
今天就说这么多吧,如果以后有时间的话再写一写别的,所有的幸运都来自努力,iOS开发中还有太多需要学的,以上有说的不当的地方,欢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