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人生的故事用一个人的人生来讲最合适不过。十二年,差不多是能把人生说个一知半解。电影讲了男孩的少年时代,讲了妈妈的少年时代,也讲了爸爸的少年时代。电影的感觉就是,特别特别真实。以至于会觉得,换种载体,如果是写成一本书,会不会显得很冗长。不是我们在抓住时间。而是,时间,轻轻得,抓住了我们。
一般的人生,都不是舞台里的生离死别,也不是电影里大家都共有的哈利波特回忆里哈利的魔法世界,而是在不太明亮的灯光下的一个剪坏了的发型。这个发型对于我们,实在比一场魁地奇赛更为重要 (Haircuts matter more than a Quidditch match)。电影的一切都没有特别多绚丽的取景与画面。甚至有些瞬间都不觉得这是一个电影,那个戏剧应该为之发生的载体。一切都是德州能够见到的最平凡的场景,在Austin住过的人一定不能再熟悉:少年约会的露台是州政府的一个办公地,那个象征Austin Live音乐之都的酒吧一条街上的吉他雕塑,那些郊外有着小湖泊可以游泳的岩石荒原,甚至那个爸爸经常带着他孩子们去的保龄球馆也是当地比较大的一个(以至于出差都去玩过)。
妈妈说,我前半生努力去做的事情,原来只为后半生努力去舍弃。Getting rid of the husbands, getting rid of the house, getting rid of the children. 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努力抓住的是什么,只知道在时间的流淌与停歇中,我们”奋力得逆流而上”,一路上积攒了不少的挣扎(struggles)。 没有人比妈妈这个角色更努力。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工作,努力独立,努力给小孩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妈妈得人生,至少电影里表现得那部分,代表了所有对于生活质量(物质及精神)有所追求,但被告知需要用自身努力去达到的大部分普罗大众的日常:所有的初心全部都是好的,也用了不少的力气,而通向目的地的那条路似乎充满了每天送孩子上学的SUV上眉目间的焦虑。
等到一切似乎都风平浪静了,我们突然发现,原来人生是一座孤岛,而我们翻过一座座山的目的,就是为了翻山这个活动本身 (不是为了山那头的桃花源,也不是为了“沿途那美丽的风景“),从来不是为了到达与得到。有另外记得很清楚的一幕是妈妈对一个修水管的年轻工人说,你那么聪明应该去上大学,你会拥有更好的人生。以至于在很久以后另一个在平常不过三个人一起吃饭,正焦头烂额的档儿,那个工人作为饭店经理出现在三人面前,感谢妈妈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妈妈那个错愕的表情十分到位:原来我们人生最骄傲的时刻从来没有在我们的想像里出现过——它不是我们付清房贷的那一刻,也不是得到梦寐工作的那一刻,也不是儿女终于独立的时候,而是我们对陌生人付出小小真心的很短的一瞬。
Ethan Hawke, Linklater永远不变的男主角,在此处挑战了一个终于向时间以及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投降的桀骜德州佬。 谁不想拥有一个永远酷炫的老爸:开着vintage GTO拉风得出现,弹着吉他唱着歌,给孩子最有品位的beatles复刻盘。老爸真的最好永远维持在这样的高逼格上。老爸最好永远不要变成那个反复给你打电话推销保险的阿伯,也别变成那个读神经打猎开着大轮子车的典型德州佬。但是老爸也终于结了婚,有了一个读圣经,做礼拜,打猎枪的德州佬家庭。以至于爸爸从来再不提vintage car是生日礼物的事情,说自己在参加精算考试满脸不好意思,仿佛是在说:抱歉,我终于向生活投降了。但好在爸爸懂得所有少年心,也似乎没有在他自己的各种挣扎里(电影只侧面表现了爸爸的挣扎,具体结果为向生活投降)丢掉他的少年心。当他站在终于成年要离家失恋了的儿子身旁时,能够很肯定的给予儿子他想要的:就是肯定,是的,我那时候也是这个感觉,这个感觉是对的。Ethan Hawke是那种人生挣扎中的圣诞老人,至少在孩子们面前,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需要,虽然物质上并没有办法保障他们的日常。他的出现总是带着一种不能自处的犹豫:就仿佛那些个惶惑时刻的你我,拿脚在地上划了一个圈,嘴里咬着指甲,嗯,我呢,也刚考了精算。仿佛这真的是最丢人的事情。话里的话:哎,我怎么也变成了一个“成年人“。书架上不是没有放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但那不表示,你不用去“选工作,选前程,选家庭,选那倒霉的电视机,选洗衣机,选车,选择健康,选择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朋友,选休闲服装与与之搭配的旅行箱。。。。“只不过是一切在选你,而有些人,愿意在孩子与朋友面前掩盖这一切日常.
电影里Mason是主角,但总有一种为爸爸妈妈烘托的感觉。 虽然Mason年纪轻轻,已经因为家庭的复杂性,已经不是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 Mason也有很多年轻人十分典型的表现:以为自己才华无敌,以为失去那个女孩就失去了全世界。 不过感觉他是许过故事的旁观者,所有其他角色的表演都是通过他的眼来实现,就是他看到的其他人在他面前的表现。
我觉得导演也许是想说,时间嘛,反正你是抓不住的,于是人生嘛,你就慢慢过,好好享受每一次的挣扎。enjoy the ride, go on a hike, look how beautiful the world can be. and let the moment seizes you. 享受这一趟旅程,去爬一次山,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让时间抓住你。
感谢我们对于人生的想像力太狭隘,以至于人生总是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
感谢人生这座孤岛。感谢它从来不是聚光灯下的跌宕起伏,也感谢它老病生死一样不缺。 感谢人生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挣扎“(struggles).
感谢这些挣扎,它让我们可以骄傲得说一句,我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很多人说birdman讨论了存在主义问题,我觉得boyhood里对这个问题也做了自己的阐释:有关于到底是我们抓住了时间还是时间抓住了我们,以及人生的西绪福斯主题
-开头的Yellow把我吓了一跳,因为这是我的闹钟歌。。虽然yellow已经当了我一年的闹钟,依然很爱它
-半年前看的,发现竟然还记得这么多细节,本年度大爱不解释
-大学时候去过一个Linklater的讲座,印象是,他什么问题不是i don’t know,就是start with ‘i don’t know’...
-很喜欢New Yorker 上的影评,文中也摘抄了一些:One evening in 2005, Mason and Samantha, suitably gowned, line up at a bookstore, like millions of kids, to get their midnight copies of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leaving us with a difficult question: We traced the arc of Harry’s youth, too, in even greater detail than Linklater can furnish, so how come we feel that we know Mason so much better? Perhaps because Harry’s life, on the page and, even more luridly, onscreen, was measured out in highlights, as the plot demanded, whereas Mason is revealed in a string of lowlights, or in those episodes which seem dim and dull at the time, and only later shine in memory’s cave. A haircut, in short, matters more than a Quidditch match. We happen upon ourselves when nothing much happens to us, and we are transformed in the process; that is why the Mason with the earring from whom we take our leave, on his first, blissed-out day of college, both is and is not the affable imp of seven, or the mumbler who bumped his way through puberty, and that twin sense of continuity and interruption—of life itself as tracking shot and jump cut—applies to everyone. Just like the final fade.